國內的房價正在發生一些微妙的變化。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13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3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同比下降1.3%,降幅比1月擴大0.1個百分點;但與此同時,環比卻上漲0.2%。
數據顯示,3月新建住房銷售價格同比下降1.9%,降幅比2月擴大0.1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1%。其中,90平方米及以下新建住房銷售價格同比下降1.3%,環比上漲0.2%。
分類型看,經濟適用住房銷售價格同比上漲0.4%,環比與上月持平。普通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同比下降1.8%,環比上漲0.2%;高檔商品住房銷售價格同比下降3.7%,環比與上月持平。
分地區看,新建住房銷售價格同比上漲的城市有29個,其中漲幅較大的主要城市包括:銀川7.3%、錦州5.0%、蘭州和西寧4.6%、煙臺3.9%等。環比價格上漲的城市有35個,主要城市包括:昆明1.1%、錦州0.9%、南京0.7%、貴陽0.6%、深圳和湛江0.5%等。
另外,根據北京、上海、深圳三地房地產交易管網數據統計,今年第一季度,京滬深三地新房交易量創新高,同比2008年同期新房交易量平均上漲了100%以上,北京和上海兩地交易量甚至達到了2007年同期水平。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曹建海表示,同比出現下降,說明全國房價的平均水平較之去年同期還是在下降的,至少是不漲了。而環比出現上漲,說明全國平均房價較之上個月出現了反彈,盡管是輕微的。
根源問題未解反彈難以持續
這是否意味著樓市回暖?
“目前全國樓市仍處于深度調整中。”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會長聶梅生向記者表示,如果從量的角度來講肯定是全國性回暖,但從價格來講不一定,因為去年連續有七八個月,一直在環比下降,一直到最近環比開始有所回升,而且回升幅度并不大。某種程度上,價格下降趨勢目前正在探底的過程中。
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會長顧云昌認為,當前京滬深等主要城市樓市交易量結構主要為中小戶型,為自住型需求,這些需求在樓市降價和政策利好刺激下釋放,樓市能否持續這種高漲的交易量值得懷疑。
“預計自住型需求還將持續1至2個月,樓市真正的分水嶺會在6月份前后出現。”中國房地產研究院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楊紅旭對本報記者表示,屆時,如果樓市需求不能從自住型需求向改善型和投資型需求接續,下半年樓市可能會重新低迷。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投資與市場研究室主任曹建海表示,3月份房價的反彈并不意味著樓市開始真正回暖,因為這樣的反彈是難以持續的,而且目前的這一價位還是偏高。
之所以說房價上漲難以持續,一是供求格局,像北京市的房屋就是遠遠過剩的;二是經濟形勢不支持房價上漲,因為現在處在一個下滑的周期;第三個原因是居民收入跟房價之間的差距,仍然是過大的,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很多人的個人收入在下降,根本就買不起房子。
“房價下降幅度仍然不大,跟老百姓的預期還相距較遠。”曹建海認為,近期,中央和地方政府為拯救房地產市場,在稅收、信貸、入戶等方面給予了政策優惠,房地產的成交量開始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放大,房價的下跌也呈明顯減緩的態勢,有的項目甚至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
房地產業內資深人士賈臥龍認為,當前樓市的回暖主要是剛性需求大量釋放以及救市政策促成的,隨著金融危機影響的消退,宏觀經濟環境的逐步企穩,預計全國樓市在經過二季度平臺式的調整階段后可能會出現恢復性的增長,但由于房地產業很多根源性問題還未解決,整個市場只會在不斷的調整中向理性的可持續方向發展,以房價大漲為標志的樓市繁榮期將不會再來。
警惕樓市背后的“人造暖春”現象
15.5萬客流,這些人當中,到底有多少會在這次房展會上出手買房呢?記者近日在被稱為樓市晴雨表的北京房展會采訪中發現,很多人來之前購買意愿比較強烈,但看過之后紛紛表示價格還沒有到自己能夠接受的程度,還要再等等看。而為了壯大聲勢,部分開發商派出了豪華促銷團隊。據記者了解,很多燕郊樓盤項目的售樓處平時少有人問津,因此這些人員幾乎是傾巢出動來到春季房展會,有消費者發出了“賣房的人比買房的人還多”的感嘆。
朝陽區的彭先生和女朋友接連在五處項目上登記了名字,可他告訴記者,那都是經不住銷售人員的軟磨硬泡隨便寫的。彭先生告訴記者,他主要是來看看房價到底降了多少,結果不但優惠很小,很多樓盤的價格反而漲了不少,看來白跑一趟。
中央電視臺在房展會現場對100位受訪者進行了問卷調查:您目前會出手購買還是會繼續觀望?100位受訪者中有98位都表示依然會繼續觀望,原因是房價太高。記者在現場看到,將房展會整體價格拉低的是約占三分之一的外地項目,每平方米價格從3000元至10000元不等,但本地項目則鮮有降價。
針對部分開發商在春季房展會上上調價格的現象,曹建海表示,這很可能是開發商的炒作,給人一種樓市回暖的假象。“按目前走勢,降價將是趨勢。我個人仍然堅持,北京三環房價維持在七八千是個比較理性的數字。”曹建海說。
“3月份房價出現了輕微的反彈,是在3月份成交量放大的支撐下產生的,但這里面不排除有開發商炒作的成分。在一些城市,出現了開發商‘內部消化’以及跟中介聯手‘作局’等現象。”曹建海說。
賈臥龍表示,時下不少媒體狂炒的樓市回暖,只拿成交量和價格說事。而能夠全面反映房地產形勢的國房景氣指數,卻已持續下跌15個月,2月低至94.86,早已步入不景氣區間。與此同時,代表開發商投資意愿的開工率和土地購置量仍在走低并出現了負增長。今年1至2月,全國商品房當月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14.8%。這些數據表明,房地產業整體仍處下行通道,此種情況下樓市所謂的反彈回暖無異于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