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裝修維權難行業標準有待規范 律師點評 家裝 行業“五類糾紛”
“我家的實木地板鋪好之后發現有色差,而且與在賣場看到的顏色也不一樣。這該怎么辦?”近日,家住寧夏路某小區的李女士向記者反映,她在裝修時挑選了某品牌的實木地板,但買回
家鋪完后卻發現地板顏色和超市里展示的標準地板,在顏色和光澤度上都差別很大。但是,當李女士找到商家后,商家卻稱,實木地板都有天然色差,所以這不算質量問題,不能調換,更不存在賠償問題。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像李女士這樣實物與樣品存在差別、裝修后房屋有異味等問題屢有發生。我市律師指出,上述情況在相關法律中還沒有提出如何維權和明確的賠付標準,一旦發生問題,消費者索賠起來將十分麻煩。那么,消費者在裝修時該怎樣避免問題并做好維權的準備呢?消費者可以根據以下案例和律師的建議,盡量避開裝修“陷阱”。
案例一購買商品留好“證據”
實物與樣品的色差問題一直是 家裝 市場的投訴焦點。市民王女士說,去年她在裝修時也遇到了類似的問題,有些商家把店里的樣品做得格外漂亮,而實物卻遜色不少。對此,王女士有自己的辦法,她在購買瓷磚、地板等商品時,會向商家索要一塊樣品,留下來與自己購買的實物做比較,一旦發生色差問題,在投訴時也可作為證據。
山東乾恒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曉慧:消費者一旦發覺自己購買的實物與樣品存在較大差別,可以先查看一下樣品的色號和實際購買產品的色號是否一致。如果色號一致但色差明顯,可以去質量監督局檢測顏色色號有沒有問題,掌握了檢測報告后,就可以向廠家索賠。
另外,消費者在購買家具時,需要索取一份“家具使用說明書”。據了解,“家具使用說明書”自2005年10月1日起開始強制實施,有關部門規定,所有在市場銷售的家具都必須配備使用說明書,其中必須注明主要原輔材料的名稱、特性、等級、產地等,對家具材料、涂料中實際含有的有毒或放射性物質等控制指標給予說明,同時要標明甲醛等有害物質的確切含量。有了這份說明書,一旦發生家具甲醛超標等問題,可以對照說明書進行索賠。
案例二施工延期“嚴懲不貸”
上周六,市民梁先生跟愛人終于搬進了自己準備用來結婚的新房。由于與裝修公司因追加裝修費用而發生的糾紛,導致整個裝修工程延期數月,上個月梁先生結婚時,不得不暫時借用了同事的房子。但是,由于梁先生與裝修公司在簽訂合同時,并沒有明確規定工程延期的相關處罰方式,梁先生說他只能“自認倒霉”了。
山東乾恒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曉慧:業主在認同設計圖樣后,對于裝潢方開出的總報價單,最好請內行審核一下,或者向律師咨詢,在總報價單的基礎上作必要的增加或減少,以免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糾紛而導致拖延。此外,記住在合同中應當約定拖延工期的懲罰方式,如,拖延一天的違約金是多少,或者約定一旦拖延,就扣除裝潢總價的百分之多少作為罰金。還有,采取分階段方式付款(款項直接付到公司,而不要給施工隊,避免出現“卷款外逃”等損失),最后留下一筆較大尾款在工程驗收之后再付,以防止裝潢公司拒付違約金。
案例三報價單不是“無底洞”
“我已經裝修到傾家蕩產的地步了……”市民容小姐最近為了節節攀高的裝修費頭疼不已。三個月前,容小姐經熟人介紹與一家小型的裝修公司簽訂了合同,當初公司給出了4萬元的報價單。然而,在施工過程中,裝修公司多次表示預算不夠,要求容小姐追加費用。目前,容小姐已經為裝修支付了五萬多元的費用,而工程仍然沒有結束。
山東乾恒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曉慧:不要只把注意力放在總報價和人工費上。總報價高,人工費也會相應高些,不過浮動不大。相對來說,這兩個方面對裝潢質量的影響比較有限。要防止籠統說法在合同中出現,每一項材料都要注明品牌、規格、型號、等級、產地、單價、是否進口貨等內容,否則報價就沒有實際約束力。這同時也可以防止報價過高。
防止多報。對水管之類材料的報價除了注意第二點內容外,還要留心一下“用量”。否則,本應50米就夠了,寫了70米,多出來的20米就被裝潢方吃進了。防止少報。報價單上“漏”掉一些項目和內容,比如小五金(門鎖、掛鉤、水管接頭、毛巾架、潔具接管、燈具等)。這些是裝潢的必需品,如果報價單上沒有,裝潢方會據此要求業主額外付費,否則不予安裝。這時業主只能吃個啞巴虧,乖乖掏錢。
案例四驗收簽字不可馬虎
市民張先生與我市某中型裝修公司簽訂了一份價值六萬元的裝修合同。在裝修期間,張先生多次到施工現場察看,感覺該公司操作比較正規,施工技術也比較好。在裝修工程完工后,裝修公司要求張先生到現場驗收簽字,由于當天張先生工作較忙,簡單察看了工程外觀后便簽字認可。后來,張先生發現房屋衛生間的座便器下水不暢,有時甚至發生反水現象,要求裝修公司加以整改。裝修公司卻稱,座便器應張先生的要求移動了位置,而驗房時張先生并未對此提出異議,裝修公司已經完成了工程任務,現在沒有義務進行返工。另外,由于張先生與裝修公司的合同沒有涉及事后維護事項,張先生只得重新花錢找人進行了維修。
山東德森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玉浩:很多市民在裝修公司打交道時往往注重工程總額的預算等環節,而忽視最后的房屋驗收,這是十分錯誤的。在房屋驗收上有兩種方式:一是請監理公司驗收。這樣業主輕松一些,而且監理公司驗收之后還發生質量問題的,可以向監理公司索賠。當然,這里還牽涉到一個監理合同的簽訂問題。二是自己驗收。除了要反復查驗各部分工程質量外,在驗收材料時,要查看密封印記,當場拆封,還要看進貨發票,根據單價來界定等級,發票上一定要注明材料的品牌、產地、規格、等級等詳細內容,并要留出部分樣品,以備查。
另外,在最初的合同中約定越具體,索賠就越簡單。不要簡單地用“不好”、“壞了”等詞語來概述損壞現象,這種詞語不能具體表達好壞的程度,容易給別人可乘之機,也容易起糾紛。應該分不同程度約定不同賠償方式,越具體越好。比如,什么程度該返工,什么程度該退,什么程度該修理,什么程度該賠償等。賠償金額最好也分檔次,比如,不合格賠多少,不良好賠多少,不優秀賠多少等。
業主在簽訂裝潢合同時,一定要涉及保修,對保修期限、保修范圍以及保修期間發生保修行為、第二次保修期限的計算問題,都應和裝潢公司約定明確。一般保修期是一年,但時間或長或短都是可以和裝潢公司協商約定,根據保修內容來確定保修期限。若裝潢公司不履行保修,業主要有保護自己權益的措施。
案例五裝修訴訟無法雙倍賠付
因洗臉盆的軟管發生破漏,市民劉先生家中剛剛鋪上的實木地板全部泡了水。劉先生打算將裝修公司進行索賠,但有關人士卻表示,劉先生很難拿到全部的損失賠償。原因是,劉先生為了“保留證據”,在事故發生后沒有采取積極措施進行搶救,導致損失進一步擴大化。
山東德森律師事務所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