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裝修要當心低價套餐是個“套”
家庭裝修時,有些業主會選擇裝潢公司提供的各類型套餐,認為價格低且省心,其實看似便宜的套餐可能暗藏圈套。最近,廣陵消協接到幾起類似投訴,消協提醒市民, 家裝 一定要理性選擇,別被低價套餐圈住。
低報價后 裝修公司要收排線人工費
市區陸女士最近在忙裝修,沒想到的是,在付清了第三期款項后,裝修公司卻提出要額外收取電線費和排電線的人工費。陸女士認為,人工和材料本就算在套餐價里,無法認可這些額外費用。雙方僵持不下,工期一拖再拖。
消協表示,一些裝潢公司的裝修套餐報價很低。以一套一百平方米的標準新房為例,大多裝潢公司會報出4萬至10萬不等的價格,但提供同樣設計方案、裝修材料的另一些裝潢公司,報價卻能夠在3萬元左右,甚至更低。不少消費者往往會貪圖便宜,和報價低的公司簽下合同。實際裝修開始后,不斷冒出的額外費用卻讓他們防不勝防。
工程快結束 裝修公司要收2000元增項費
準備結婚的何先生選擇市區一 家裝 潢公司裝修新房,就在工程快要結束時,項目經理要多收2000元增項費,原因是之前測量長度及面積并不準確,電線、吊頂、下水管、油漆等都少了預算。因為等著結婚用房,何先生只得付錢。但裝潢公司的這一舉動讓他覺得,裝潢公司有故意先壓低價格吸引消費者,等裝到一半后再宰顧客一刀的嫌疑。
裝修時,在吊頂、水電、門窗等項目上,都有可能存在“估算不足”產生增項的空間。較正規的公司會提前告知,業主還有考慮的余地,可以提前準備其他方案或者更換其他套餐,而一些小裝修公司則會在套餐協議合同中故意瞞報或者遺漏項目。
簽訂裝修合同要關注細節 越詳細越有利
廣陵區消協提醒,消費者在簽訂套餐合同時,應要求裝潢公司在合同中將價格、材料品種、完工期限、違約責任等重要信息寫清楚。裝修公司的合同一般都是格式合同,消費者可要求與其補簽附加條款,越詳細越有利。如一旦發現裝潢公司、項目經理或工人有違反合同的情況,應及時制止,并與公司協商解決,協商不成可帶合同、票據等證據向消費者協會和有關行政部門反映,申請仲裁或向法院起訴,以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