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參加法恩莎團購卻買到了雜牌衛浴 名牌專賣店也可能藏著雜牌軍
“參加法恩莎的團購活動,買的一套淋浴房直到安裝完后,才發現竟然不是法恩莎的。”花了大價錢自以為買了名牌,最后卻發現上當了。最近參加了法恩莎衛浴團購的一位業主正在維權。
收據寫著法恩莎實際是雜牌
高科榮域一名業主說,今年年初他參加了小區的法恩莎團購活動。在團購的當天,他家下單了法恩莎全套衛浴共價值3.8萬元,包含2個浴室柜、2個淋浴房、2個花灑、2個智能馬桶、1個浴缸、1個洗衣柜。在購買過程中,法恩莎的導購只字未提淋浴房不是法恩莎的產品,開的收據上寫的是法恩莎的牌子。所有的衛浴已經于6月全部安裝完畢。但最近,他看到媒體曝光了這家法恩莎品牌代理商家“掛羊頭賣狗肉”的新聞,仔細查看他家的衛浴后發現,自家淋浴房竟然不是法恩莎這個牌子。
“作為一名消費者,花了大價錢買了品牌的東西,很大程度上是品牌效應。但安裝完畢,卻發現我們買的不是該品牌的商品,甚至淋浴房還是一個三無產品,無疑讓我們小區業主有著被欺騙的委屈感。”該業主說,目前,商家給出的回復是,向小區業主道歉。若該產品還未安裝可以全額退款,若已經安裝也可由他們工人拆下退貨。
法恩莎品牌也對此回復,對于這種以次充好,掛羊頭賣狗肉冒充他們法恩莎品牌給消費者帶來嚴重損失的情況,他們公司一定會嚴查到底。同時為了維護廣大消費者的權益,他們公司已經成立了打假小組,徹底追查此類事件。
建材專賣店也會有“雜牌”
“這種現象其實不是個案。”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介紹,現在大多數 家居 建材產品還不是直營,而是由各個經銷商代理銷售,“大的代理商常常不只代理一個品牌,而是多個。比如一個經銷商代理高、中、低三個檔次的衛浴,一方面可以規避、分攤市場風險,二來可以拉開自己所經銷產品檔次。”知情人士說,所以在一些建材專賣店,消費者沖著名牌來,但里面銷售的可能還有一些雜牌子。
比如,在某家賣場的一家床墊品牌專賣店。店面標示著某個知名床墊品牌,店內展示的商品也全是該品牌的床墊,不過當消費者看了多款產品仍因價格而無法下決心購買時,銷售人員會主動提出:“我們也有便宜的,但不是這個牌子了。你想要實惠的就買這個,質量差不多的,就是牌子不響亮。”
知情人士說,銷售人員主動告知便宜的非名牌算是好的了,一些銷售人員為了促成訂單,直接就將雜牌當名牌賣了,欺騙消費者。
留個心眼不要輕信專賣店
記者了解到,在廣大消費者眼里,專賣店特別是冠名為特定品牌的專賣店,是指銷售專一品牌產品的經營場所。不過,對于專賣店不專賣的現象,工商部門的監管范圍也是有限的。
按照我國相關法規,只要經營者所經營的產品不超出營業執照核定的經營范圍,或者廠家與經銷商簽訂的合同中沒有明確提出排他性,專賣店不一定非要專賣,專賣與否是企業自主經營行為。不過,商家在推薦產品過程中,一定要主動向消費者明示,不能借此誤導。否則就是侵犯消費者權益。
對此,消協工作人員提醒消費者,在品牌專賣店購買商品時,要充分利用消費者的知情權,問清自己所購買商品的具體情況,避免誤購其他品牌商品。商家在推薦產品過程中,應該主動向消費者明示,不能借此誤導。如果消費者發現專賣店以專賣為幌子,出售假冒偽劣商品欺騙消費者,可向工商部門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