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物聯網智能 家居 可穿戴是大勢
被譽為“全球消費電子領域風向標”的CES(國際消費電子產品展)每年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今年1月6日至1月9日為期4天。今年的CES上,物聯網、可穿戴設備、智能駕駛、智能家電 家居 、虛擬現實類產品成為突出的幾大亮點。
根據CES給出的在線參展商名單,在今年的大會上,超過25%的參展商都來自中國,共有1200多家中國企業參展,數量達歷史之最。其中,來自深圳的企業就有469家,包括聯想、華為、中興、海信、TCL、海爾等等,而深圳一些智能硬件創造企業正在迅速進入國際視野。
亮點1 物聯網智能 家居 成熱點
在今年的展會上,物聯網毫無意外成為了熱門話題。
歐美日韓企業已經開始把更多的目光關注到物聯網市場,三星電子就是其中一家。三星正在致力于打造這樣的物聯網生態。三星電子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尹富根在CES展上指出,“物聯網并不是關于‘物’的網絡,它的關注點是人。每個人都是其技術領域的中心,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習慣的變化,物聯網將不斷適應并作出改變。”
根據三星物聯網的時間表,到2017年,所有三星電視將成為物聯網設備。五年內所有三星硬件設備均將支持物聯網,這將加速物聯網設備在市場上的普及率。尹富根強調,“人”是物聯網數據挖掘的中心。
如今,物聯網儼然成為了科技公司的“新戰場”。除了三星之外,英特爾對于物聯網也躊躇滿志。英特爾表示,希望與埃森哲、戴爾等眾多公司建立起合作關系,在物聯網平臺上開發解決方案,這也是從上游開始布局物聯網的一種趨向。另外,蘋果與谷歌也都開始通過收購其他 家居 產品制造商為“物聯網”的未來鋪路。而高通則已向全球超過30個國家推出了15款物聯網設備,涉及數字眼鏡、兒童跟蹤器、智能手表等多個產品。
在智能 家居 家電方面,三星、LG、TCL同期推出了量子點電視,這項技術能使液晶屏幕上的顏色更醒目和鮮亮,接近在電影院看到的效果。而在此次的CES上,無論是三星的SUHD TV、索尼的新款Bravia電視、LG 4K OLED電視,還是國內海信二代ULED電視,均采用了4K電視。
此外,智能駕駛是近年來物聯網熱門展示領域。奔馳、奧迪、福特均發布了相關產品。值得注意的是,長于芯片的高通今年在智能駕駛領域也開始發力,展示了本田、瑪莎拉蒂、凱迪拉克數款概念車,演示采用高通技術的Android OS、安全功能和無線充電系統。
埃森哲咨詢公司通信、媒體與技術部總經理約翰·卡蘭認為,CES2015最大的看點在于物聯網。“通過全球網絡物聯網使得智能產品之間,甚至產品與人之間進行交流。物聯網的市場已經打開了。”
CES展上的CEO激情澎湃的演講中描述了智能物聯網未來的場景:當你開車回到家,車庫門自動開啟、客廳的照明和暖氣自動打開、廚房里的烤箱也開始預熱。在智慧家庭里,汽車、電器和所有其他裝置都有偵測器和網絡連接,可自行思考和行動。裝置與裝置之間、裝置與人之間實現直接的對話。
亮點2 可穿戴設備持續發熱
在物聯網的大背景下,可穿戴設備首先成為本屆大會主角之一。據部分專家估計,未來10年內可穿戴科技市場的年規模可能將達到700億美元。
在今年的CES上,索尼、聯想等公司均推出了智能手表、智能手環這樣的常規可穿戴設備,而一些創業公司則推出了面向用戶的腰、腳、手指等部位的可穿戴智能設備。
此外,可穿戴健康設備也是今年展臺數量和參觀人數最多的一個領域。可穿戴健康監測設備、家庭傳感器和相應的軟件此起彼伏;在醫療保健領域,越來越多的臨床應用新產品,諸如可以收集患者葡萄糖水平、心率和體溫等數據的設備開始出現。
今年CES上,釋放了可穿戴健康設備的一個發展趨勢:智能健身設備已經由監測簡單的健身數據發展為監測用戶的綜合健康狀況。也就是說,通過可穿戴設備追蹤健身狀況的理念開始普及,人們試圖通過可穿戴設備追蹤病患數據。當設備都成為人類各種數據的記錄儀之后,如何進行數據挖掘將成為關鍵。
據悉,2014年,健身追蹤器和健康類設備的銷量超過7000萬。該類設備在2015年的銷量將為6800萬。不過,由這些設備收集的數據并沒有得到很好地分析和利用。
移動健康行業的轉變和氣象預報行業很相似,最終會通過復雜的計算模型進行各種預測,LifeQ的創辦人及計算生物學家黎安·科拉迪說,“可穿戴技術未來的重點不在可穿戴設備本身,更多地體現在對數據的分析和使用上。”
“如果設備僅僅只是告訴你,你的睡眠非常糟糕,這些對你而言毫無用處。”科拉迪說道,“但是,如果能夠給出導致睡眠質量不佳的原因,那么這種建議就非常有價值了。”
據介紹,LifeQ公司就是通過自己的計算生物學模型分析那些通過可穿戴設備收集的數據,對用戶未來的健康狀況進行分析和預測。
目前,諸如Fitbit、Misfit以及英特爾的Basis,全都在做類似的事情,而谷歌Fit、微軟Health和蘋果Health都承諾會對經由設備收集到的個人健康數據進行統一存儲。未來,智能穿戴設備并不只是簡單的記錄儀,更重要的是能夠提供健康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