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月7日,2015年CES(國際消費電子展)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拉開帷幕,預計將吸引超過16萬人次參觀,有近3萬件新品在展會上發布,智能 家居 、可穿戴設備、互聯網電視以及虛擬現實技術等成為本屆展會的熱點。在新品新技術爭奇斗艷的背后,以海爾為代表的中國家電企業“技”勝一籌,成為歐美家電企業追趕的標桿。
CES上家電企業地域標簽弱化
中國家電行業自誕生以來一直以歐美為師,得益于比中國提前200年開始的工業化進程,歐美家電企業有先進的技術和成熟的管理模式,經過資源引入、學習等方式,歐美優勢逐漸為中國家電企業所用,借著全球化和改革開放的大勢,海爾等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并成長為世界名牌。
進入互聯網時代,這一現狀正悄然改變,歐美企業、中國企業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面臨的都是體驗經濟時代企業如何轉型保持可持續增長的問題。當消費者花錢買的不是產品而是一種心情、一種體驗,當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日益下跌,當消費者通過互聯網結成互幫互助的同盟,企業與消費者的不對稱關系已不可同日而語。
在CES展會現場,可穿戴設備、量子點電視等吸引的注意力主要來自行業專業人群或科技類發燒友,而中國海爾的磁制冷酒柜、空氣魔方等產品及U+智慧生活平臺吸引來的卻是大批消費者的圍觀。全球企業在這個時代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消費者就是上帝”這句話的涵義,在消費者面前,企業的地域屬性逐漸淡化,能抓住消費者,尤其是抓住大眾消費者的心,才能獲得屬于這個時代的“引爆”優勢。
中國家電企業轉型成效初顯
比起中國家電企業,歐美家電企業傳統的發展模式根深蒂固,他們切換軌道的慣性阻力更大,轉型起來難度也就更大,有業內人士從臺前和幕后兩個方面對中國和歐美家電企業互聯網轉型的優劣勢進行了對比分析。
臺前主要是產品創新,中國家電企業在消費者需求的把握上優于歐美企業。以電視為例,本屆CES上展出的量子點電視、8K電視等概念的企業都是把消費者當成“看客”,而海爾電視則把消費者當成“創客”,讓消費者根據自己的喜好提要求,海爾電視則整合全球資源快速有效地滿足這些要求。除了海爾Roku電視外,磁制冷酒柜、固態制冷酒柜、微酒酷、空氣魔方等都是海爾開放與全球用戶共創的結果,在展會上收獲了參展觀眾乃至美國前州長的一致好評。
在智慧 家居 領域,中國家電企業以搭建起多個平臺,以海爾U+智慧生活平臺為例,目前已有Qualcomm、GE、百度、華為、Realtek等來自全球各地的300余家領軍企業加入這一平臺,同時海爾U+也與美國蘋果的Homekit和谷歌智慧 家居 平臺建立了合作關系,是全球最具發展潛力的智慧 家居 生態之一。
幕后則是企業的制造體系,中國和歐美家電企業平分秋色。智能制造是互聯網時代的新型制造模式,歐美家電企業有德國的工業4.0和美國先進制造為代表,中國家電企業也有了以海爾互聯工廠為代表的智能制造模式,在后臺支撐上雙方不分伯仲。
從結果來看,以2014年三季度企業財報數據為證,美國家電企業惠而浦營收同比增長2%,而中國家電企業海爾營收同比增長8.5%,由此可見中國家電企業增長更快,其中中國家電企業海爾更是連續六年蟬聯全球大型白電第一品牌。
根據CES官方統計,2015 CES大會超過1/4的展商來自中國,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企業的力量正在崛起,而這股力量來源于互聯網開放平臺轉型和消費者參與的活力,按此發展趨勢,歐美家電企業與中國家電企業將由“師生”變為“同學”,甚至歐美陣地也可能成為中國企業的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