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今年上半年有望出臺最新的空氣凈化器國家標準,期待它能一定程度上完善目前認證亂、數據亂、宣傳亂的局面,凈化當前的市場環境,引領凈化市場規范發展。
前央視女記者柴靜自費拍攝的霧霾公益宣傳片《穹頂之下,母親柴靜向霧霾宣戰》點擊率早已破億,這是一個時長100多分鐘的演講視頻。
其可貴之處在于,為人們敲響警鐘的同時,也真真切切地提升了人們對霧霾的認知度,PM 2.5到底是什么?從哪里來?有哪些危害?應如何防治?
北京、上海等霧霾頻發的大城市確實讓人們的呼吸道“很受傷”
毫無疑問,大眾是最直接的受益方,對此新任環保部部長、原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發短信感謝柴靜。但還有一個群體在朋友圈默默地分享帖子、感謝柴靜的公益行為給他們帶來的正面影響。
他們就是“霧霾經濟”催生下的口罩、空氣凈化器等廠商、供應商和代理商,以及聚光科技、菲達環保和雪迪龍等多家環保企業。
記者借機采訪了多位空氣凈化器產業鏈相關人士,以挖掘空氣凈化器市場未來的演變。這個曾經風起云涌的市場今年是否會持續火爆?
柴靜演講使凈化器銷量暴漲?
2013年,清華大學和亞洲開發銀行聯合發布了一份《邁向環境可持續的未來-中國環境分析》報告。報告稱,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中國占7個,中國500個大城市中,只有不到1%達到世界衛生組織空氣質量標準。當時空氣凈化器在美國家庭的普及率達27%,在日本為17%,在韓國為71%,在中國則不足0.1%。
一方面,從0.1%到27%的潛在增長給予了創業者無窮的想象空間,他們認為這是一塊絕不容錯過的大蛋糕;另一方面,北京、上海等霧霾頻發的大城市確實讓人們的呼吸道“很受傷”,新鮮空氣的訴求刻不容緩,一股空氣凈化器創業潮也由此涌動。
“2014年,我能明顯感受到空氣凈化器成了香餑餑,” 美國艾奧尼克品牌代理商吳女士告訴騰訊科技,“而2013年我剛做代理時,當時空氣凈化器還屬于邊緣家電產品。”
“今年春節后柴靜的那場演講,可能是造成了一部分人的恐慌。最直觀的感受是我們凈化器銷量在這樣一個淡季銷量的暴漲。前兩天也是晴空萬里,淘寶店一天成交不到10臺,同樣的天氣現在一天銷量猛上升到80多臺。店鋪的點擊量、收藏量都翻了2、3倍。”吳女士說道。她還強調,目前購買用戶已擴展到四、五線甚至更不知名的縣城,三月初成交的客戶最遠都有到孝感土家族自治區的。
吳女士代理的品牌同時在淘寶、1號店等網絡平臺銷售,因采用的不是市面上最普及的HEPA濾網,而是靜電式凈化器,最初得不斷向用戶解釋,直到去年年初那場霧霾,消費者購買之后發現效果不錯,才慢慢對靜電式凈化器產生了一定的認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