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空調業的自然規律,每年進入3月中下旬,行業便進入到旺季開盤的時期。依例,廠家開始出臺旺季政策,引導終端商經銷商為旺季備戰囤貨。但在今年旺季開盤之際,空調市場卻籠罩著價格戰的陰影,似乎旺季開盤阻力重重。
行業受阻:出貨困難
今年空調行業旺季前的困局,是行業發展歷史上極為少見的。正常情況,春節過后廠家就開始逐步收緊返利比例,加碼生產儲備“彈藥”,以便代理商和終端商逐級提貨、囤貨,迎接旺季的到來。
但在今年春節后,出現的不是商家的提貨、囤貨現象,而是格力的再次降價和蘇寧聯合廠商進行的價格對抗,這在空調發展史上是絕對少見。
筆者與幾家熟識的代理商和零售商溝通過。一位格力的代理商就明確表示,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格力就通過加大返利的政策措施,向代理商壓貨,包括空調、冰箱,甚至空凈等其他家電等產品。“我們的資金基本都壓在貨上,現在再出臺力度更大的政策也沒用。一方面我的資金已全部備庫存占用,另一方面現在還不到旺季,終端銷售不暢,零售商不賣貨也就不愿再進貨。”
一位河南的零售商說得更明白,“現在做零售和以前不一樣啦,廠家在各地都有中轉庫或者代理商的庫。零售商不再需要淡季壓貨,只要有幾套夠買即可。撿到大的工程項目,等收到定金再進貨都不遲,為啥要把資金壓倒庫存上。壓貨庫存,一旦廠家降價,貨值就得受損,不如拿這現金保險。”
從市場情況分析,代理商不是不想再拿貨,而是資金已經變成庫存,手里沒有錢,想拿貨也是力不從心。終端商不愿提貨,是終端零售商現在也經過磨練學精了。河南的這位專業經銷商坦言,“廠家、代理商都有庫存,我著什么急呀!啥時候有需求啥時在提貨也不遲,現在已經不是商品短缺時代,還怕沒有貨賣嗎?”
其實,消費者、商家普遍還有一個心理,就是大宗原材料價格狂跌,石油從去年此時的近100美元/桶,現在已經跌到40多美元/桶。消費者在等待原材料價格下降后的空調產品的價格下降,消費者往往是買漲不買落。而商家們普遍擔心庫存商品貶值,不敢大批量壓貨。而已經壓貨了的代理商則是提心吊膽。這種終端需求觀望,渠道不敢壓貨的背景下,行業開盤自然難以有好的表現。
再則,今天的空調行業已經不是普及性需求占主導地位了,以更新需求為代表的存量市場,需求是多樣化、個性化的,單靠價格促銷已經不能滿足全部需求。所以說,廠家單拿價格戰換取旺季開盤的熱絡,是開錯了方子下錯了藥。
禍起蕭墻:巨額庫存
有些媒體輿論把今年行業的困局,歸結于創維、康佳等跨界新晉品牌的沖擊。筆者以為,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一是空調是一個競爭比較充分的行業,原有格局和現存品牌在業內根基深厚,以新晉品牌的量根本不足以影響到行業格局的動蕩;
二是跨界進入的彩電企業,目的是為了布局未來智能 家居 下的整體家電,補齊自己在整體家電上的短板。原因在于,像國內6大彩電企業中,只有創維、康佳缺少空調業務板塊。而補短板的策略是現有了再說,不可能一上來就以攻擊的態勢出現;
三是渠道根本是兩股道,相互之間影響有限,創維、康佳布局空調板快,更多的是在自己原有的專賣店系統,形成自己產品黑白搭配的完整體系,與空調行業的專業渠道交集并不多。
那么,造成今年空調旺季開盤難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空調行業自身出了問題——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巨額庫存。據奧維云網(AVC)監測分析,行業庫存已經達到4000萬套。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代理商說,目前行業庫存遠超4000萬套。格力庫存最大,至少占據一半以上。原因是,格力去年四季度,為了完成1400億的承諾,不惜一切手段向各地銷售公司、代理商壓貨,并且在終端首次挑起價格戰。
4000萬套以上的庫存是什么概念?按照行業統計是國內將近一年的銷售總量,也就是說行業從現在起不再生產,4000萬套到冷年結束都難以消化掉。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巨額庫存才是空調行業產業鏈上的最大痛點。
巨額庫存的危害或者是不利影響在于,第一,庫存巨大就意味著價格戰難以避免,格力挑起自身史上首次價格戰,就是很好的佐證;
第二空調企業績優股的光環遭遇到挑戰。格力發動的價格戰已經歷時近半年,據知情人透露,格力準備拿出50億的資源來打價格戰。50億將近是格力純利潤的一半,這樣的話格力還能稱其為績優股嗎?
第三經銷商利益受損。特別是代理商,壓上巨額的庫存,不僅資金流會出現困難,還得承擔倉儲、保管等物流費用。特別是,原材料進一步降價,新品出廠價降低的話,庫存還得承受貶值的風險;
第四上游供應商遭殃。渠道庫存巨大,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透支了上游供應商能力。同時,廠家在與上游產業鏈博弈中,是占據主導地位。整機廠家一旦賣不動,就會打壓上游供應商,把降價損失會部分轉移給供應商,這樣的事例在行業并不鮮見。
旺季艱難:量增額跌
既然廠商都明白庫存大、價格戰對行業發展不利,為何還鋌而走險不惜代價而為之呢?其實很大程度上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罷了。
就這次庫存最大的事主格力來說,原本在發展歷史上是一貫反對價格戰的,但在去年四季度卻主動挑起價格戰。原因不說業內都很清楚,就是為了完成那1400億元的銷售額,以降價換取銷售額的增長。
據市場人士反映,格力今年的價格戰緊盯競爭對手美的。在格力專賣店的促銷都是向消費者這樣介紹,美的同型號的產品是什么價?格力的價格就比他低10元。可見市場的價格競爭多么激烈,多么有針對性。而在以往,同類型產品格力價格總是比美的高近200元以上。今年的這種反常現象,說明格力是主動在存量市場搶奪競爭對手的份額,也是為了增量而采取的不得已的激進冒險市場策略。
而對于其他行業品牌來說,是被迫被拉進價格戰的泥潭,有種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意味。格力為了搶奪渠道商資源,給轉投而來的經銷商以政策支持,相對應競爭對手也會出臺針對性的策略反擊,包括進貨價或終端促銷的優惠政策。
況且,在市場上格力已經具有很大的影響力,格力降價了其他品牌不降價,銷售肯定會受到影響。所以,其他品牌的跟進既是針鋒相對,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值得稱道的是海爾空調,在市場忙于集中價格戰之際,海爾采取定制化生產
但是有一點值得警惕,就是說弦繃得太緊往往容易斷。如此給市場加碼,市場總會有承受不住的一天,屆時會不會有崩盤的危險,誰也不敢去妄加判斷。但這種風險是存在的,畢竟這是一個市場經濟的行為,必然會受到市場規律的左右。現在行業的成熟度,已經不容任何一個品牌出問題,一旦有閃失就是別人彎道超越的機會,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在龍頭企業大幅降價促銷以及壓迫式政策面前,行業今年銷量會有一定增長,甚至會比原來預測的還大,但是如果銷量增幅超不過15%的話,銷售額就會不增反降,行業整體利潤也會有明顯下滑。空調行業企業會不會再還是績優股,還的打個大大的問號。而按照格力的承諾,今年的目標是1600億元,能否完成也的打個問號。
據報道說,世界氣象組織科學家預測,今年厄爾尼諾現象會重來,夏季會有高溫天氣。有人就把此作為化解今年空調巨大庫存的靈丹妙藥。但我不這樣認為,夏季會不會有高溫天氣,還兩說呢!誰都不是神仙,預測,只是有可能性而已。因此,空調行業不能把命運押寶在天氣上。另則,空調行業已經進入到更新換代的存量市場,看天氣買空調的已經不再是大多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