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今年秋季廣交會如期開幕,首期展出的家用電器、電子消費品等依舊受到關注,不過記者也從現場了解到,隨著中國面臨外貿下行壓力,家電行業的出口形勢也日趨嚴峻,家電廠商紛紛打出高端牌、智能牌,希望靠“中國智造”來贏得商機,而家電出口的馬太效應也日益明顯,大企業表現出更強的對抗風險能力。
家電出口面臨下行壓力
自去年以來,國內家電行業就面臨日趨嚴峻的內銷形勢,不復以往的快速增長,銷售放緩甚至出現明顯下滑,不少企業寄望于海外市場等夠撐起業績。但事實上,近年來由于世界經濟不景氣和貿易低迷影響,當前中國也面臨著外貿下行壓力。
據中國海關總署最近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前三季度我國進出口總值17.8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7.9%,其中,出口10.24萬億元,下降1.8%,進口7.63萬億元,下降15.1%。
具體到家電出口方面,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的一組統計數字,今年1-8月,我國家用電器出口額379.9億美元,同比下降2.3%。海關的統計數據也顯示,2015年前8個月,我國出口家用電器產品(包括電扇、空調、家用冰箱、DVD播放機、洗衣機、微波爐、彩色電視機、數字式相機等)1870.2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降6.1%。而且從趨勢看,年初就出現低迷,3月份規模探至年內低位后出現回暖,同比降幅逐月收窄,6月份實現止跌回升后增勢未能保持,7月份下降14%,8月份延續降勢,當月出口228.1億元,同比下降8.3%。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的《2015年上半年家用電器出口情況簡析》中指出,與國內整體進出口形勢一樣,家電出口也面臨發展的新常態。
企業寄望“智造”贏商機
在這樣的形勢下,記者從本次廣交會上看到,家電廠商紛紛打出高端牌、智能牌,希望靠“中國智造”來贏得商機。
記者從格蘭仕方面了解到,與智能化主題相呼應,格蘭仕白色家電全品類參展,其中整套“G+”智能家電集體亮相,而在家博會憑借獨特的外觀大放異彩的UOVO三代圓形微波爐,再次“登臺”廣交會,獨具變頻微波技術,還擁有“一指饞”功能,除了內置6個自動菜單和4個健康寶寶菜單,還能實現智能炒菜。
志高也攜旗下的家用空調、中央空調、冰洗產品、紅酒柜、小家電等五大板塊集體亮相,尤其是將其“智能王”空調首次推向國際市場。據現場工程師介紹,“智能王”空調不僅可以通過手機或智能終端實現人與空調的互聯互通,還特別突出了“0.1Hz智能省電、±0.1℃智能恒溫、1秒開啟智能凈化”等幾大獨特的優勢,在智能、省電和舒適度等指標上均刷新了行業紀錄。
作為廣交會場占地面積最大、全系列家電產品亮相、品類最全的美的,在以M-Smart智慧 家居 系統為主旨的會場用展示了多種智能化互動的場景。海爾也展示了其U+開放平臺構建下的智慧空氣生態圈、智慧洗護生態圈、智慧美食生態圈、智慧安防生態圈。
出口“馬太效應”日益明顯
不過,盡管家電出口整體呈現低迷態勢,但并非所有家電企業的出口都不盡如人意,家電出口強者更強的馬太效應日益明顯。據商務部研究院市場經濟研究部研究員白明分析,貿易替代效應特別是在形勢不好的時候,會使得訂單往大企業聚攏,只有大企業才有實力在海外市場建廠,在困難時期的抗沖擊能力更強,而中小企業在市場好的時候還可以低價競爭,現在則主要看誰有核心競爭力,因此中小企業日子會比較難過。
據了解,TCL冰洗產品出口雖然僅有一年多時間,但憑借其電視機、手機產品在海外多年經營建立的渠道和影響力,在中東、拉美、東盟等新興市場增長較快。格蘭仕、美的、長虹、格力等均表示出口保持穩定,春蘭則預計今年出口增長20%。而據志高方面援引海關統計數據顯示,1-7月份,志高空調對北非市場出口量為26萬臺,增長率為45.31%,兩項數據均居行業第一。在8月家用空調出口整體同比下降18.3%的情況下,志高逆勢上漲,同比增長29.1%。
記者也從海信方面了解到,今年1-9月其海外業務實現23.3億美元的銷售收入,同比增長9%,前8個月自主品牌占比50.4%,其中LCD電視出口逆勢同比增長12.4%,并持續位列中國出口額第1名,冰冷產品出口同比增長11.7%,位列中國出口第1位。海信國際營銷副總經理朱聃稱“主要是抓住了國家戰略發展的機遇,積極走出去”,他以智能電視為例,海信在硬件上開發出了170多項技術專利、領先于日韓企業的ULED顯示技術,內容和服務上,引入了Netflix、Youtube等100多家內容提供商,滿足全世界各地用戶的差異化需求。以美國為例,海信是唯一一個全部進入BBY、COSTCO、沃爾瑪等主流渠道的中國彩電品牌。
南方日報記者 錢瑋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