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攪局彩電市場 互聯網企業能否突圍?
盡管互聯網企業扎堆電視,競爭激烈,但目前為止,這類企業產品的品質仍普遍低于傳統廠商,問題就在于硬件的專利技術積累以及研發和制造能力,而傳統廠商則在內容和生態上有所欠缺。
互聯網企業的參與讓互聯網電視行業浪潮洶涌。
小米和樂視剛打完一場口水仗,時隔數月,樂視又與酷開上演一場口水戰;其后PPTV又推出“五免”政策隔空叫板樂視;本月初,暴風TV又發布了一張“互聯網電視七宗罪”海報,意在批評整個行業的亂象。
與此同時,在競爭中不斷壓低的產品價格,也讓外界質疑互聯網企業是在“賠本兒賺吆喝”。
目前,除了樂視、PPTV、小米、酷開等企業之外,微鯨電視、暴風科技的暴風TV也紛紛入局。9月份,風行聯合海爾、國美等5家企業也宣布將共造互聯網電視。
攪局彩電市場,互聯網企業能否突圍傳統廠商?

口水戰此起彼伏
10月12日,在創維旗下的酷開“亮劍”產品U50的發布會上,酷開董事長王志國公開質疑樂視TV,稱樂視TV構建了一個自娛自樂的封閉體系,“既不專業,又白費資金,影響了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在王志國看來,樂視的這種“偽生態”必將影響到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他們所構建的超級電視生態將自己的影視內容裝進由代工廠生產的自有品牌電視終端,將其他內容商與終端廠商同時變成了競爭對手。
對此,樂視致新總裁梁軍10月14日通過微博回應,“友商用品牌山寨機欺騙消費者,這和樂視超級電視產品完全不在一個維度。縱觀友商全線產品,無論從性能、工藝還是用戶體驗,都屬于山寨機的水平”。
酷開發布會后僅過10天,10月22日,PPTV宣布將推“五免”政策,包括免年費、免廣告、免費提供高清畫質、免運費以及免安裝費,同時隔空叫板樂視,指責“友商”電視生態已經要到通過控制視頻的清晰度來倒逼用戶付費,用戶體驗非常差。
11月3日,暴風TV官微發布海報“互聯網電視七宗罪之暴食”,直指業內過度營銷的亂象。
行業競爭加劇
與企業之間火爆的“互撕”相比,大屏彩電一壓再壓的價格則更能深刻體現行業競爭的激烈程度。
10月19日,小米發布會上雷軍拋出了60寸4K電視4999元的價格;其后PPTV為10月底的促銷日打出了55寸4K電視2799元的價格;此前,9月份樂視在香港推出第三代電視產品,同時提出“低于量產成本定價,生態補貼硬件,全線擊破行業價格底線”的口號。

今年8月,第五屆中國家電網購高峰論壇公布的數據顯示,從2012年到2014年,3年內電視機平均尺寸分別提高到37英寸、40英寸、42英寸,而單價分別為3479元、3576元、3456元。
資產產業經濟觀察家梁振鵬對法治周末記者表示:“有一些企業的產品的確是在虧錢的,比如樂視、酷開、PPTV的部分產品,55英寸的電視只賣兩千七八百元。”
“現在互聯網電視的競爭,主要還是在通過打價格戰的做法,以戰略性虧損來爭搶市場份額。他們的用意在于迅速擴大用戶規模,擴大終端數量,所以即使短暫虧錢他們也能接受。”梁振鵬說。
而對于行業激烈的競爭,梁振鵬指出,現在中國彩電市場70%、80%以上都是互聯網電視,互聯網電視是彩電業的大勢所趨。另一方面,中國彩電市場這兩年在整體萎縮,彩電市場容量增長非常不景氣,在這種情況下,互聯網電視品牌想把自身的銷量提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所以競爭是非常激烈的。
彩電市場不景氣也在行業數據上得到佐證,據中怡康截至9月末的數據顯示,今年中國平板電視機零售量同比下跌了14%。近期,海信、TCL、康佳、長虹等彩電企業陸續公布第三季度財報,結果僅海信電器前三季度實現了利潤增長。
此外,互聯網企業咄咄逼人的價格戰也給傳統廠商帶來不小的壓力。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告訴法治周末記者,互聯網企業打價格戰,但傳統廠商并不會跟隨價格,因為傳統廠商市場份額大,跟風打價格戰無疑會面臨巨額虧損。
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營銷專家委員洪仕斌向法治周末記者表示,傳統廠商的壓力在于面臨商業模式的改變,“傳統的商業模式是通過硬件來盈利,但未來靠內容的模式,在硬件方面就更便宜廉價。如果這種模式能夠成功,就會給傳統的彩電企業帶來致命的打擊。所以還是要看互聯網電視的商業模式能不能走通,如果走得通、走得快,那么傳統企業就要被革命了”。
但是老牌電視企業也在作出調整,“有一些老牌的電視企業也推出了互聯網電視品牌,比如創維就推出了專門在電子商務渠道銷售的酷開,康佳推出了KKTV。”梁振鵬說。
目前難撼動傳統廠商地位
不過,業內相關人士也認為,目前互聯網企業在電視領域仍然難以撼動傳統廠商的地位。
在陸刃波看來,小米、樂視等企業需要靠打口水仗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但實際上,他們在電視行業里仍處在很低的層次,“他們通過打口水仗來博得眼球,從而提高其品牌影響力,但實際上他們的市場規模很小,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據相關數據顯示,較早進入電視領域的互聯網企業樂視,在2014年僅賣出150萬臺;海信2014年銷量為800萬臺,緊隨其后的是TCL和創維分別為650萬臺和630萬臺,長虹銷量為450萬。陸刃波認為,在行業內互聯網企業與傳統廠商仍然存在較大的差距。
陸刃波直言,目前行業的發展還存在諸多問題,“一方面是在政策層面,互聯網電視發展受到很多限制;另一個是市場層面,商業模式仍然不夠成熟,小米、樂視等互聯網企業大打價格戰,其實是攪亂了市場”。
梁振鵬也認為,一些互聯網企業之前并沒有做過彩電產品,所以都是找工廠代工,有一些企業缺乏把控代工廠的工藝品質的能力,所以一些互聯網電視的產品品質工藝、質量并不好;此外,互聯網企業的售后服務遠不及傳統廠商,甚至沒有售后服務。

也有家電行業分析人士認為,盡管互聯網企業扎堆電視,競爭激烈,但目前為止,這類企業產品的品質仍普遍低于傳統廠商,問題就在于硬件的專利技術積累以及研發和制造能力,而傳統廠商則在內容和生態上有所欠缺。
洪仕斌表示:“當前傳統企業也有他自身的優勢,就是他的線下渠道以及他本身的整機制造。在互聯網思維下,真正理想的情況是,內容企業和彩電企業進行一個有效的合并。”
“互聯網思維也給傳統家電企業帶來新的思維,互聯網企業中,競爭對手都可以合并,那么內容和硬件互補的企業也可以嘗試合并。”洪仕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