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企業大轉型:奧馬電器二次創業機遇幾何
管理層股權變動、公司股東調整、股價大幅增長等一連串信息,使冰箱行業原本偏安一方的奧馬電器近來成為業內關注焦點。互聯網金融的介入,使奧馬電器主業從以往的冰箱,變成冰箱+互聯網金融雙主業,外加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引發市場對奧馬“逃離”冰箱行業的議論,不過奧馬管理層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引入互聯網金融恰恰是為了服務冰箱業務,同時也是奧馬電器的二次創業。
公司股權結構突變
在經歷長達3個月之久的重大資產重組停牌之后,奧馬電器于10月底復牌的同時,連續發布了18條公告,正式宣告公司實際控制人變更。
奧馬電器發布公告顯示,公司股東蔡拾貳、蔡健泉、王濟云、吳世慶、姚友軍、關志華、梁錦頤、劉麗儀,以及東盛投資有限公司,將所持的部分奧馬股權轉讓給中融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融金”)CEO趙國棟、桐廬巖華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西藏金梅花投資有限公司。
經過此次權益變動之后,原奧馬電器第一大股東蔡拾貳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占比由此前的19.5%下降至14.62%,公司第一大股東變更為趙國棟,后者以12.13億元受讓奧馬電器20.38%股份,同時成為奧馬電器實際控制人。
隨后在11月,奧馬電器又先后發布公告宣布擬以最高6.12億元收購中融金51%股權。奧馬電器董事長蔡拾貳,董事、總經理王濟云等14名高管集體辭去上市公司職務,擔任奧馬電器冰箱事業部相應職務。
復盤之后,奧馬電器連續13個交易日漲停,股價一度破100元,漲幅接近300%。以冰箱為主業的奧馬電器,雖然在過去十年間通過主打海外市場、生產流程創新等方式,從零開始躋身行業前五、出口第一,但其股價一直以來都在9-30多元區間徘徊。顯然,該輪資本市場的追捧,主要受益于收購中融金。
主業擴至冰箱+互聯網金融
資料顯示,中融金成立于 2014 年 9 月 1 日,企業定位于互聯網金融平臺+運營服務提供商,是中國新型互聯網金融服務企業,主要金融產品及服務包括日息寶及精選理財、銀行寶、技術服務、精準營銷四類。
2014年度,中融金營收434.67萬元,凈利潤124.62萬元;2015年1-9月,營收5623.68萬元,凈利潤2369.44萬元。
奧馬電器在引入中融金之后,公司的主業直接從過去的冰箱,擴充至冰箱+互聯網金融。奧馬電器冰箱事業部副總經理姚友軍日前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也直言,公司組織結構和業務模塊都將做相應調整,未來是冰箱+互聯網金融雙主業模式。
談及具體運營,姚友軍指出,冰箱業務和互聯網金融業務將由兩個事業部分別管理。“冰箱業務的管理層把之前奧馬電器的七人管理層原封不動地搬了過來,冰箱的業務運營及流程不變、高管團隊不變、管理層職能分工不變。新成立的互聯網金融事業部,則由中融金CEO趙國棟所帶領的團隊掌舵。” 姚友軍如是說。
事實上,家電行業跨界互聯網金融并非奧馬一家。2014年底海爾便聯手紅星美凱龍、綠城電商、中國創新支付大型企業集團共同發起成立了海爾消費金融有限公司。另外在今年4月,TCL集團公告稱擬斥資33億元入股上海銀行。
雙業務相互銜接成關鍵
在日前由中國電子報等機構舉辦的2015年(第八屆)中國冰箱產業年會上,第三方研究機構中怡康發布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國內冰箱市場總體零售量為2612萬臺,同比下降6.65%;零售額為696億元,同比下降3.01%。并預計2015年全年零售額同比增長將是負數。
整個行業發展不景氣的背景下,結合奧馬電器股權變更,上市公司董事高層集體變動,引發業內議論紛紛。有部分過激從業者認為這是奧馬電器高層的集體套現,甚至有“奧馬將退出冰箱行業”的言論出現。
對此,姚友軍指出,公司市值的走高,說明了公司引入互聯網金融是受資本市場認可。作為奧馬電器的核心,冰箱業務一直以來都是優質資產,業務運營十分健康,處于高速增長期。不管是從目前收益還是發展前景來看,奧馬電器沒有任何要放棄冰箱業務的理由。

“冰箱和互聯網金融相互支撐,是達成此次合作的主要原因。” 姚友軍表示,玩虛擬經濟的中融金有了奧馬這個實體制造平臺,發展便無后顧之憂,虛實結合的業務組合既有未來潛力又風險可控。而對于奧馬冰箱業務來說,引入互聯網金融之后,有了虛擬經濟的幫助,可以做供應鏈融資,未來在市場的拓展方面,能夠更加高效合理地管理公司現金流。
對于奧馬電器來說,從單一主業向冰箱、互聯網金融并行發展,盡管冰箱團隊未發生改變,但公司整體已然不同以往,通過股權結構的連接,不管是市場挑戰、風險,還是發展機遇已有所改變。姚友軍也稱重組之后算得上是奧馬電器的二次創業,并堅信在互聯網金融的支撐下,奧馬電器會迎來二次騰飛。
在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營銷專家委員洪仕斌看來,奧馬電器這種虛實結合,撬動資本的方式,的確能夠在某種程度上解決冰箱業務在規模擴張時需要解決的資金問題,也能夠幫助中融金構建引資平臺。但前提是冰箱業務要與互聯網金融業務完美銜接,充分利用資源,同時還要保證企業運營,能否做到這一點,待時間檢驗。(陳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