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消費者在選購家具時,往往會感覺進口家具品牌更加高大上,甚至很多國內的 家居 企業為了提升自己所謂的檔次,也給自己起個洋名字。但進口家具真的有我們想象的那么好嗎?有些純進口家具品牌,消費者只能通過網絡信息對其了解,而企業內部真實的情況卻無從了解。而且還要面對一個風險便是售后,看似光鮮亮麗的進口家具的售后服務、維修保養等都可能出現問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盤點集中選購進口家具時可能出現的售后問題,供大家借鑒。
變數一:品牌消失了
原因:代理合同到期,原代理商并未續簽合同,新代理商未到位。
影響:前期承諾與后期服務均成過眼云煙,想維權,費工夫還得搭錢。
即使風格清晰、定位準確、產品也不錯,某些進口家具品牌在國內仍有可能曇花一現。原因有三:其一,產品不對中國人的口味。比如,德國除了床墊產品在國內狀況較穩定外,家具品牌“蒸發率”頗高。在當地銷量好,對境外市場重視度不夠,設計、尺寸、造型從不為中國人而變的狀態,時常令代理德國家具的商家在國內做得很辛苦;其二,代理保護做得不到位。同一品牌產品能在不同家具店買到的現象,通常令代理商們很被動,面對代理保護做得較差的國外品牌,國內代理商為了保護自己不得不及時收手;其三,代理商經驗有限,無長遠計劃。對國外品牌與產品了解不夠,對國內市場認識也不深,有些代理商將代理進口品牌當做試驗,好做就繼續,不好就撤攤。
變數二:服務團隊換了
原因:由于各種原因,國內代理商從A公司更換為B公司。
影響:到貨時間無保障,價格發生突變,售后維修責任難區分。
在A代理商處下單買的家具,換了B代理商后,他們是否會將以上相關服務進行到底?在進口家具品牌店中消費的你,或許不曾關注該品牌背后的代理團隊是否即將發生變化。然而,這卻直接影響著你所享受的售后服務內容與質量是否會大打折扣。
變數三:廠家倒閉了
原因:國外小作坊式的經營方式抗壓性過低,致使工廠“倒閉”或“被收購”。
影響:售后保障承諾基本“清零”。
純手工、慢工出細活、不隨波逐流,在進口家具愛好者眼中,國外家具品牌的這些特性都是優點。然而,對于必須面對市場競爭的企業而言,這種小作坊式的經營方式抗壓性過低,“倒閉”或“被收購”的情況時有發生。如果廠家倒閉了,消費者的家具售后問題更加無人負責。(來源:中國網生活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