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2月24日凌晨1點,中國首富王健林在牛津大學發表演講。對于有學生提問關于創業的問題,王健林表示,現在的創業機會比他創業時候的環境好多了,而在資金這一方面,王健林稱,創業公司關鍵是怎樣找到資金,“做好一份可行的,能夠吸引資金的計劃書是很重要的,說白了就是會忽悠。”
聽了他的這一席話,很多創業型公司蠢蠢運動:“既然王健林都發話了,那是不是意味著我們有機會了?接下來是不是應該制定戰略,考慮公司應該如何忽悠?”更有甚者,甚至開始為公司浮夸的宣傳方式做印證:“這是華人首富倡導的!”
然而,王健林同時也指出,創業公司在選擇項目的時候要慎重,“創新的產業,盈利高,死得也快。”社會上永遠不乏為自己的錯誤找借口的人,也有不少為自己的錯誤找借口的企業。然而個人的錯誤可能無傷大雅,而企業的錯誤卻可能讓企業的大廈傾覆。
忽悠埋下禍根 為此喪生的企業不是少數
今年年初鬧得沸沸揚揚的e租寶事件,不僅僅給P2P行業上了一課,讓創業型公司警醒。從0到700億人民幣,e租寶僅用時500余天,其神速不可謂不讓業界人士驚奇。至于企業“成功”的很大因素,便得益于企業的“忽悠能力”,例如:有資深投資者發現e租寶發的很多項目信息和公司的不對應,有些公司根本就沒什么項目,只是一個虛殼,是用來自融的,項目的擔保公司也是他自家的公司,e租寶沒回應,官方群上提問被踢。最終,當“忽悠”演變成“犯罪事實”時,一切都晚了,讓人一陣噓聲。
而在2015年,另一件讓業界震驚的便是一畝田。這家公司也是憑著一首高超的“忽悠牌”,順順利利的拿到了幾輪融資。然而,當最終東窗事發,投資方撤資,8月底,號稱農產品B2B最大平臺的一畝田突然被曝大幅裁員1500人。
案例不少,這里便不再一一列舉。創業型公司為了快速發展采取忽悠的方式,很多內人士表示可以理解;然而牛皮吹的再大也有被捅穿的時候,而后果,往往不可估量。再則,將大量的精力放在忽悠上面,不務正業,不去分析用戶真正的需求,解決市場真正的痛點,結果也只有被淘汰的份。正如周鴻祎所言“好的互聯網產品是運營出來的”強調的便是用戶第一的本質。
還需腳踏實地 切實從需求出發
近幾年,在時代的大背景下,在政策的支持引導下,各行各業掀起了一股創業潮,里面既有腳踏實地的深耕細作者,也有少數幻想“借一把巧力,炒一把走人”的制造“泡沫”之輩。有的創業者熱衷于通過制造噱頭、宣傳造勢來吸引投資,而在產品服務研發、企業實體構建、效益點挖掘上不夠努力。
一位從事裝飾建材行業的創業者,品材匯副總裁蔡雄表示,“走入這種不為真正創業、只為炒作創業神話的誤區,根源在于這些創業者急功近利、心浮氣躁,沒有認識到創新創業是一場比拼恒心和耐力的長跑。任何浮躁的做法只會催生泡沫、留下后患。”
在蔡雄看來,裝飾建材行業是一個關乎大眾民生的行業,雖然相應國家互聯網+的戰略布局,但是它在本質上還是一個傳統的行業,不能割裂線下的材料采購需求和線上的產品設計。以品材匯為例,作為一個裝飾建材的網上商城,他首先強調的便是B1供應商和B2采購商的需求,以他們為出發點,是什么阻礙了他們達成交易,在交易過程中會產生哪些問題,交易后還有哪些服務需要提供,從而來設計產品和服務。剖離采購的中間環節、去流程化,是為了讓采購更簡單;而有效的撮合B1和B2,則是為了讓采購更高效。
蔡雄表示,對于互聯網創業者而言,“忽悠”確實能夠快速的崛起。然而,一鳴驚人,迅速衰竭并不是我們的追求,我們更看重的是積累和沉淀。當品材匯最終屹立在人們面前時,將是一個再也打不倒的企業。
事實證明,缺乏過硬的產品和服務,再賣力忽悠、炒作也無法長久維持企業活力,光鮮靚麗的泡沫終將被市場戳破。而在當前經濟不景氣,市場卻格外浮夸的形勢下,企業一定要穩,這個時候最缺的就是實干者,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的完善好服務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