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月中旬青島海爾擬斥資54億美元收購GE的家電資產,到2月份中國化工集團擬430億美元收購先正達,再到如今美的集團擬40億歐元要約收購機器人巨頭庫卡集團,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潮流正無聲地推動著有眼光有實力的企業向全球配置優質資源。
⊙記者 邵好 ○編輯 全澤源
從1月中旬青島海爾擬斥資54億美元收購GE的家電資產,到2月份中國化工集團擬430億美元收購先正達,再到如今美的集團擬40億歐元要約收購機器人巨頭庫卡集團,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潮流正無聲地推動著有眼光有實力的企業向全球配置優質資源。“這其實也是先知先覺的巨頭們以海外并購方式實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海外并購專家如此表示。
18日晚,美的集團公告,擬斥資不超過40億歐元現金(折合人民幣292億元),要約收購全球領先的機器人巨頭庫卡集團,借此提升公司智能化與國際化水平。
有意思的是,美的集團的“老對手”格力電器3個月前已停牌籌劃重要并購事宜。傳統制造業巨頭產業升級趨勢愈發明顯。不過,“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升級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掏出巨額現金收購資產僅是第一步,整合資源、產業互補、技術對接等一系列事項等待著“美的們”去面對、去解決。
292億元要約收購
18日早間臨時停牌的美的集團當晚就公告證實了巨額跨境并購的傳聞。
美的集團18日晚公告稱,擬通過全資境外子公司Mecca以自愿要約收購方式向庫卡集團股東發起要約,收購其持有的庫卡無面值不記名股票,初步確定要約價格為每股115歐元,公司屆時將根據收購進展另行披露最終的要約價格。
據悉,庫卡集團全部發行在外的普通股為3977.547萬股,而美的集團目前已持有庫卡集團約13.5%的股份,此次意圖獲得超過庫卡集團30%以上的股份,將觸發要約收購義務。
美的集團進一步表示,若庫卡集團除公司外的全部股東接受要約,按照要約價格為每股115歐元計算,公司預計最高將支付不超過40億歐元,折合人民幣約292億元的現金對價。對于資金來源,公司表示,收購的資金為銀團貸款及公司的自有資金。
受此消息影響,庫卡集團昨日股價大漲近30%,接近115歐元的收購價格,當日成交量也快速放大。
資料顯示,庫卡集團是全球領先的機器人及自動化生產設備和解決方案的供應商之一。旗下共有庫卡機器人、庫卡系統和瑞仕格三個主要業務板塊。
據悉,庫卡集團在機器人技術領域擁有良好的品牌聲譽、優良的產品質量、創新的解決方案和工廠設計施工,以及表現突出的全球銷售體系,保證了庫卡在全球機器人應用和系統解決方案領域強大的市場地位和競爭實力。根據IFR2015年的數據,在汽車制造領域庫卡機器人的市場份額在全球和歐洲都是第一;在一般工業領域機器人的市場份額在歐洲列前三名;在系統解決方案的市場份額美國排名第一,歐洲排名第二。
在財務數據方面,庫卡集團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29.66億歐元,實現息稅前凈利潤1.36億歐元。公司凈資產為7.33億歐元。
智能制造提速
消費升級必然推動產業制造升級。美的集團似乎早就明了這個大趨勢。“期望未來某一天,美的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全球運營的公司與令人尊敬的科技型公司。”在2015年年報中,美的集團董事會曾如此暢想。
美的集團認為,此次收購“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其表示,目前在中國一般工業的機器人滲透率仍然很低,每萬名工人僅有17臺機器人,遠遠低于韓國和日本的機器人滲透率,即每萬名工人分別有365臺和211臺機器人。
通過此次交易,美的集團與庫卡集團將聯合開拓廣闊的中國機器人市場,并通過優勢互補與協同效應,有效提升上市公司業務多樣性、全球業務布局及盈利能力,為美的全球業務拓展帶來新的增長空間。
同時,庫卡將幫助美的集團進一步升級生產制造與系統自動化,成為中國制造業先進生產的典范。公司與庫卡合作將促進行業一流的自動化制造解決方案向全國一般工業企業的推廣,并拓展B2B的產業空間。公司旗下的安得物流也將受益于庫卡集團子公司瑞士格領先的物流設備和系統解決方案,提升物流效率,拓展第三方物流業務。
美的集團進一步強調,公司還將與庫卡集團共同發掘服務機器人的巨大市場,提供更加多樣化專業化的服務機器人產品,推動美的服務機器人成為行業龍頭企業之一。
記者注意到,進軍機器人產業是美的集團“雙智”戰略(智慧 家居 +智能制造)的重要主線。2015年,美的集團在機器人新產業拓展上全面布局,與全球機器人巨頭日本安川電機設立工業機器人及服務機器人公司,同時公司參股安徽埃夫特智能裝備17.8%股權。
事實上,從2012年開始,美的集團已累計投入使用近千臺機器人,自動化改造投入約50億元。
一個值得一提的細節是,作為一家已擁有千億市值的廣東民企上市公司,美的集團的大手筆海外并購,或許與該公司背后站著諸如鼎暉投資、高瓴資本等擁有海外投資經驗的戰略股東有關。
海外并購潮涌
美的集團在“出海”的航線上并不孤單。2016年以來,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可謂一浪接一浪,收購世界巨頭、占領產業高點的大手筆收購已多次震驚市場觀察者。
1月中旬,青島海爾宣布以現金方式向通用電氣購買其家電業務相關資產,交易金額為54億美元。2月初,中國化工集團宣布以430億美元現金要約收購先正達。2月19日,海航集團旗下公司宣布收購全球最大的技術產品和供應鏈服務供應商英邁(Ingram Micro)。
有研究機構稱,截至今年5月10日,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涉及金額1110億美元,已經超出2015年全年水平,2016年全年交易金額有望再度刷新紀錄。
接二連三的大手筆海外并購,折射出中國企業強烈的向全球配置優質資源之意圖。海外并購專家王世渝對上證報記者表示:“全球并購、中國整合”是中國企業和中國資本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領域最好的詮釋。目前,中國已經擁有巨大的經濟總量、巨大的市場、充足的資金,但是整個產業生態又呈現出中低端產業嚴重過剩、中高端產業缺乏控制權和主導權的問題。全球并購就是從供給側投資、并購發達國家的優質企業,然后通過整合使中國企業和資本獲得高端產業資源。
正因如此,海外并購,尤其是針對產業巨頭的并購正成為越來越多手握巨資的國內企業的選擇。可以期待的是,隨著巨頭們“出海”步伐的加快,中國制造業有望逐步進入以創新與變革為主導的“智造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