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記者從佛山市檢驗檢疫局獲悉,2017年1月至今,該局共簽發輸墨西哥瓷磚價格承諾原產地證書272份,簽證數量175萬平方米,簽證金額1497萬美元,簽證量占全國90%以上,可幫助企業減免被征收反傾銷關稅超1.2億元。據佛山企業反映,半年多來其輸墨瓷磚量價齊升,已基本恢復至反傾銷前水平,輸墨瓷磚價格承諾原產地證書應對反傾銷成效初現。
2016年11月3日,佛山檢驗檢疫局簽發了全國首份輸墨瓷磚價格承諾原產地證書,此后簽證量保持穩定增長。據統計,2016年,佛山檢驗檢疫局轄區共有120家企業簽訂輸墨瓷磚價格承諾協議,而截至目前,佛山檢驗檢疫局轄區內申請輸墨簽證的出口型和生產型企業共有49家,占參加價格承諾協議企業總數的40.8%。
不少企業表示,他們對墨西哥瓷磚的出口量正在逐漸恢復,這意味著佛山市檢驗檢疫局轄區范圍內輸墨瓷磚的簽證量還大有潛力可挖。
廣東博德精工有限公司負責人說,到目前為止,該公司出口墨西哥瓷磚量已經基本恢復到反傾銷前的水平。她認為反傾銷將倒逼中國企業實現創新升級,相信價格承諾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中高端陶瓷產品脫穎而“出”,中國優質企業應該也必須能夠適應國際貿易的游戲規則。
■延伸
企業如何破解“反傾銷+轉型”雙重壓力
遭遇反傾銷,一直是佛山陶瓷出口的“老大難”問題。去年10月,國家質檢總局等部門推出輸墨西哥瓷磚價格承諾原產地證書,可讓陶瓷企業免于被征收50%—225%的高額反傾銷稅。去年11月,佛山簽發全國首份價格承諾原產地證書。佛山陶瓷出口痛點的化解因此有了新的途徑。
推動陶瓷這一傳統優勢產品走出去、并實現整個行業轉型升級,這方面佛山做了哪些最新的探索,成效又如何?
157家佛企受墨西哥反傾銷影響
陶瓷行業一直是國外反傾銷的“重災區”,佛山陶企更是在反傾銷中屢屢“受傷”。據廣東博德精工建材有限公司報關員劉義勝介紹,由于國內陶瓷擁有巨大的產量和供應量,一些國家為保護本國陶瓷業不受沖擊,會采取貿易保護措施,比如配額制與征收反傾銷稅,以抬高中國瓷磚成本、削弱中國瓷磚競爭力。
數據顯示,佛山作為中國乃至世界重要的陶瓷生產基地,其陶瓷產品的出口占全國的一半比重以上,遠高于其他省份,也因此承擔了相對較高的反傾銷壓力。
2011年受歐盟反傾銷措施的影響,佛山對歐盟瓷磚出口量同比下降超過50%。2015年5月,墨西哥對我國瓷磚發起反傾銷調查,涉案金額1.15億美元,導致企業可能出現需交納的反傾銷稅大于貨值的現象。其中,佛山受墨西哥反傾銷調查影響的企業數共157家,占全國受影響企業總數的62.5%。
“此前國產陶瓷遭遇反傾銷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陶瓷企業以低價競爭損害了中國制造的品牌名聲,引發國外抵制,也導致一大批優質陶瓷企業受到牽連。”佛山檢驗檢疫局檢務科相關負責人說。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在此背景下,國家質檢總局等部門推出輸墨西哥瓷磚價格承諾原產地證書,通過證書證明企業輸墨陶瓷產品離岸價格不低于每平方米6.72美元,讓產品清關,促進中高端陶瓷產品脫穎而“出”。
原產地證書+供應鏈改革為陶瓷出口保駕護航
在原產地證書推出的4個月內,佛山簽發的該證書占廣東省簽發量90%。劉義勝暗中觀察過證書效應。“從簽發證書至今,博德精工對墨西哥的出口量明顯增多,出口金額大約達100萬美元,這一外貿勢頭比前兩年要好得多。”他說。
除了用好國家政策,近兩年佛山還大力建設出口陶瓷質量安全示范區, 構建品牌商品出口激勵機制,為質量示范區企業在通關便利化、技術性貿易措施應對方面提供支持。
從陶瓷產品供給側發力,優化產品的質量和生產效率,同樣是佛山陶瓷拓展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的舉措。作為佛山陶瓷業供給側改革的重點平臺,眾陶聯平臺截至今年5月中旬,共擁有企業集團有235個,供應商1245個,平臺交易流量183.9億,去年底已獲委托眾陶聯2017年的訂單241.73億元,為采購企業降低成本12.1%。
針對外貿下行趨勢,抵抗環保、供應鏈不公平競爭、價格透明度缺乏等壓在陶瓷企業身上的多座大山,眾陶聯采取“產業+互聯網+金融資本”模式與產業合伙人制度,以此提升企業黏性。“我們以供應商為抓手,將5億估值釋放11%給企業加盟,讓客戶變成股東老板,實現利益共享。”總經理蔡初陽說。
目前,經過東鵬、新明珠、藍源資本、銀行等各方的資金支持,眾陶聯設立了一個第一期總量18億的專項資金,支持行業轉型升級。
按照蔡初陽的說法,金融平臺將拿出至少10個億為企業服務,以進一步實現今年80%企業上平臺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