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上游原材料周期股“風生水起”之時,下游企業的“日子”卻不好過。
白馬股與周期股不僅在二級市場上對手,在產業鏈上下游同樣存在“蹺蹺板”效應,當各家周期股利潤劇增的同時,位居產業鏈下游的家電業盈利能力隨之削弱。
“大型家電企業對上游的溢價能力更強,往往也會享受更多的優惠力度,同時采購價格也會按照每月平均價格計算來平滑成本,所以對原材料的敏感度要低一些。”卓創資訊家電行業分析師高海靜8月30日告訴記者。
即便如此,在鋼材、銅、鋁等原材料價格維持高位背景下,諸多家電類上市公司利潤率也難免出現下滑,尤其是以“冰洗空”為代表的白電類企業。
Wind數據顯示,除了青島海爾(600690.SH)整體毛利率略有增長外,其余4家冰箱行業公司上半年銷售毛利率均同比出現下滑,如海信科龍(000921.SZ)家電制造業務毛利率便從2016年中報的24.56%下滑至今年的19.97%。
對此,海信科龍中報指出,“受人民幣升值以及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等不利因素影響,企業毛利空間受到擠壓,公司毛利率出現同比下滑。”
需要指出的是,大宗商品6月至今連續反彈,部分原料價格已超越前期高點,而“冰洗空”經過3月上漲后,銷售均價已經回落,家電企業又暫調價計劃,成本壓力相應持續存在,三、四季度的利潤率降幅也將大于上半年。
龍頭企業毛利率齊降
當擁有品牌、成本優勢的行業龍頭,利潤率也出現下滑時,其他公司無疑更加難以幸免。
數據顯示,上半年,青島海爾電冰箱業務營收增長48.49%,同期成本則增長了51.06%,這使得該業務毛利率下滑1.15個百分點。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冰箱主要由壓縮機、電機、注塑機、外殼構成,其中又分別對應著銅、鋼、發泡料、塑料和冷軋板。
申萬宏源研報指出,上述原材料成本中,塑料占最大比重,約為25%,鋼材、銅材、鋁材的成本占比分別約為15%、10%、2%。空調、洗衣機生產原料同樣涵蓋了上述幾項,只是所占比例略有不同,如鋼材便占洗衣機生產成本的35%左右。
另據申萬宏源分析師劉遲到做出的敏感性測算,若原材料成本上漲15%,空調、冰箱、洗衣機的毛利率將分別下降6.3、5.7、6.9個百分點。
受到2016年原料價格基數較低的影響,“冰洗空”行業中報利潤率均出現了同比下降,空調行業的兩家龍頭格力電器(000651.SZ)、美的集團(000333.SZ)也不例外。
中報數據顯示,1-6月,格力電器空調業務毛利率同比下降1.89%,致使同期綜合毛利率下降2.53%;美的集團暖通空調毛利率則同比減少3.39%個百分點,制造業毛利率同比下滑4.18%。
實際上,從2011年商品熊市開啟后,白電龍頭利潤率呈逐步提升態勢。Wind數據顯示,格力電器2011年中報毛利率為15.51%,到2016年同期時已經上升至35.69%,但是受原料價格同比處于高位影響,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回落至31.94%。
而原材料漲價的沖擊,并不只局限于家電成品,零配件類企業同樣受到了一定沖擊。
主營產品為家電制冷管路件的康盛股份(002418.SZ),上半年該項業務毛利率便出現了3.56個百分點的下滑。
“主業空調壓縮機和電機的銷量同比有較大幅度增長,及大宗材料價格上漲。”海立股份(600619.SH)解釋營業成本變動時也指出。
只是,在高海靜看來,大型家電企業對原料的敏感性算不上十分敏感,技術、品牌溢價、產品更新換代才是影響其盈利能力的關鍵,“只有當原料漲幅很大時,利潤才會受到比較明顯的沖擊,屆時才會選擇調價。”
成本上行趨勢難改
家電研究機構中怡康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3月,白電行業曾集體調價,洗衣機線下銷售均價從2352元上調至2619元,隨后便始終保持在2600元附近。同期,冰箱銷售均價則從高點3806元回到7月的3308元。
直至目前,雖然銷售均價有所回落,大型家電企業仍未有所動作,但已有部分“成本驅動”更為明顯的中小型企業做出反應,如寧波多家中小洗衣機企業便傳出8月中旬調價的消息。
選擇這一節點漲價,源于原材料價格6月份以來的連續上漲,使得本就有限的利潤空間再次受到擠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