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消費者而言,在 家居 市場價格不透明、虛假標價橫行的現狀下,費時費力費錢;對商家而言,失去消費者對自己的品牌信任,整個 家居 市場發展緩慢,出現散亂差的現象”
為了裝修房子,王月最近幾乎跑遍了整個北京城。
從北五環的紅星美凱龍、北四環的居然之家,到南三環的十里河 家居 城、南四環的集美 家居 ,最近兩個月的周末,她和家人幾乎都在各大 家居 市場之間折騰、比價。為了能夠用最低的價格買到最好的裝修材料,她甚至去過逼近北六環的北七家建材批發城。
“商家先抬高標價,再打個七折五折甚至三折一折,是常有的事兒。”王月從來不拿標價當回事兒,往往看上一款商品后會直接問。最低賣多少錢。
每到一個 家居 市場,王月都會掏出小本,根據自己想要購買的類別、品牌一家家問,一家家比。
然而,這么細致的功課,在“明碼虛價”嚴重的 家居 建材行業,有時仍顯得不堪一擊。
費盡腿腳的八五折和一個電話后的七折
9月16日上午,在位于北京市北四環的居然之家,記者碰到王月時,她正在逛衛浴類商品。
王月告訴記者,自己前陣子買淋浴房時備受挫折。
為了買到物美價廉的淋浴房,王月此前跑了三四家 家居 城,同一個品牌在每個 家居 城的標價雖然都一樣,但是折扣卻不同,王月總覺得,一定還有更便宜的。
她不惜到這個淋浴房品牌的官方網站上查北京究竟有幾家店,然后給沒去過的店打電話,問最低能多少錢買。
最后王月以85折的價格定了兩個淋浴房,原價10000多元,成交價不到9000元,這幾乎是她了解到的最低價。
王月覺得很有成就感。
有一天到樓下參觀鄰居 家裝 修到什么程度的時候,發現鄰居用的是同品牌,她心懷僥幸地問了句“您這淋浴房多少錢買的”。內心本竊以為鄰居買到的價格肯定會更貴,誰想鄰居通過關系拿到了7折的價格。
“人家說托朋友找到了該品牌在北京的總經銷商,也就是一個電話的事兒。”王月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還一臉尷尬。
王月覺得整個裝修過程就是個斗智斗勇打妖除魔的過程,但是最終自己買的東西是否真的底價,心里還是沒譜。
“心累。”王月對記者笑了笑,轉身又問賣馬桶的商家銷售,“你們現在有什么活動,你們家在全北京的價格都一樣嗎?”
那家銷售告訴她:“居然之家是明碼實價,我們的標價都是最終售價,只是買滿一定額度會有一定折扣,全北京都是統一的。”
王月聽完回頭看看記者:“你說,她說這話我敢信嗎?”
費時費力消費后對 家居 品牌不信任
王月的心態和感受非常典型。
9月16日在居然之家,法治周末記者還碰到了正在某瓷磚店門口一頭霧水的劉先生一家。
彼時那家店店員正在熱情地向劉先生介紹店內當天促銷的某幾款瓷磚,其中一款標價為384元/塊的瓷磚(規格為80cmx80cm,折合成平米價為600元/平方米),當日促銷價為138元/平方米。
“價格差這么多?”劉先生問,“過了這兩天,你這個產品就會恢復原價?”
店員給的答案是肯定的,這位店員同樣表示,該品牌是全北京統一定價,只是如果各個賣場活動不同的話,最終的成交價還是會有差異。
但劉先生似乎還是不敢相信有天上掉餡兒餅的這等好事。
“總感覺有坑似的。他們不給打折,我覺得不行;打了這么大的折扣,又心想是不是水分太大,還能再壓價,又或者是不是質量有問題。”劉先生說。
劉先生告訴法治周末記者,他的一位朋友買瓷磚的過程讓他覺得下單要更加警惕。
劉先生那位朋友在裝修前逛遍各大裝修網站,每個網站上都提醒消費者,瓷磚產品價格水分大,看著花型差不多的瓷磚,價格能差好幾倍。最后他那位朋友在一家評價還可以的品牌店里訂下瓷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這家店報價的總價低。
“但誰能想到,我那哥們兒買瓷磚的時候,店里的設計師算錯面積了,也不知道是故意的還是無意的,最后鋪貼的時候發現定的瓷磚根本不夠用,最后多加了好幾千元錢的瓷磚,哥們兒為此天天跟瓷磚店店員吵架。”劉先生說,裝修時要想順心那簡直太難了。
有了朋友的前車之鑒,劉先生開玩笑說,自己覺得裝修要想不被坑全得靠命。
也因此,即便是在已經推了5年明碼實價的居然之家,王月和劉先生對這里的商家仍然心存不信任。
“ 家居 建材貓兒膩太多,感覺一不小心就會被宰。”王月說,“我今天在這兒看完,還得去東四環那個紅星美凱龍再看看,是不是一個價。”
而這種消費者對商家的不信任,進而引發的不良效應是,消費者購買 家居 商品時耗時耗力。
人民網(14.360, 0.07, 0.49%)前不久牽頭調研并發布的《2017大 家居 行業明碼實價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顯示,73.54%的消費者購買一項 家居 建材商品時,平均需要對比4至9個品牌,4.52%的消費者甚至需要對比10個以上,有近半數的消費者購買一項 家居 建材商品的時間需要兩天或更多。
這些時間大部分都用在了比價和砍價上。前述白皮書中的調研數據稱,消費者與賣家之間的砍價行為已經成為行業潛規則,90%的消費者表示在購買 家居 時會砍價。
白皮書還稱,一旦消費者使出十八般武藝后還發現買來的商品,朋友居然以更低的價格買到,就會對商品品牌產生不信任感。超過80%的消費者表示,遇到這種情況以后不會再購買同品牌商品。
“對消費者而言,在 家居 市場價格不透明、虛假標價橫行的現狀下,費時費力費錢;對商家而言,失去消費者對自己的品牌信任,整個 家居 市場發展緩慢,出現散亂差的現象。”該白皮書表示。
家居 業明碼實價者占比不到10%
中國室內裝飾協會會長劉珝在白皮書發布會現場呼吁, 家居 建材行業的企業加入明碼實價的陣營中來,真正解決消費者裝修采購的痛點,提供省時省心的優質購物體驗,共同營造規范的市場秩序,讓大 家居 行業回歸品質和服務。
何為明碼實價?
早在2012年就承諾在北京地區實行明碼實價的居然之家給明碼實價的定義是:商家向消費者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時必須公開標示價格,并按標示價格與消費者進行結算,不接受任何討價還價。“明碼”是指注明商品的品名、產地、等級、規格、型號、收費標準等有關情況;“實價”是指根據成本、合理利潤以及市場競爭狀況計算出的“不注水”價格。
這一定義也被業內普遍認可。
國家發改委和中國消費者協會也曾聯合發起“推進明碼實價”活動,部分企業自愿作出的120字《明碼實價自律承諾》中明確提到:“謝絕討價還價,按照標價交易。”
然而,白皮書調研組也發現,在大 家居 行業中真正做到明碼實價的企業并不多。雖然 家居 建材領域有不少企業宣稱“明碼實價”,但除了簡一大理石瓷磚、奧普浴霸、慕斯寢具、海馬床墊、亞振家具等少數幾家具有完善的明碼實價監管體系的 家居 建材品牌外行業內一些品牌往往因為抵不住市場競爭的壓力,最終成交價和標價懸殊巨大。
“目前,大 家居 行業實行明碼實價的企業占比僅為9.7%,而這一比例在餐飲業為55.1%,在汽車行業為83.2%。”白皮書調查的結果稱。
法治周末記者走訪發現,即便是在居然之家北四環店,很多商品的結算價格也并非是公開標示價格,商家還是會在標價的基礎上給予一定折扣。
居然之家要求商家明碼實價的好處之一是,同樣品牌的商品在居然之家不會標注太水的價格。
比如,9月16日在科勒居然之家北四環店,記者看到一款標價為13468元的浴缸,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這是打了58折后的價格,居然之家要求明碼實價,所以必須這么標,在科勒的獨立店面,同款浴缸的標價是原價。不過科勒當天在標價的基礎上還是有88折至85折不等的活動。
只不過在居然之家北四環店,消費者不能討價還價,一般都是店員告訴你店里的折扣和活動,如果消費者想要爭取更低的價格,就不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