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業快速發展的當下,越來越多的頂尖企業開始轉變對待辦公空間的態度,認為靈活、智能的辦公空間更利于未來企業可持續發展。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在今天5月份發布一份預測報告:預計2020年智能移動辦公市場規模有望達到500億元,業界預計,智慧辦公市場體量將達數千億元。在這種大勢之下,Spacii全辦智造(以下簡稱全辦)可謂具有先見之明,走在了辦公行業的最前端。
Spacii全辦智造,智慧辦公領導品牌Distrii辦伴的合資子公司,以辦公空間為切入點,打造新型靈活辦公空間,促進企業辦公效率提升和企業資產管理優化,為傳統辦公空間升級提供了一個方向。

全辦空間VS傳統辦公空間:以科技驅動代替經驗驅動
傳統辦公空間自帶的壓抑氛圍可追溯到初期設計的源頭。多年來,傳統辦公空間是經驗式驅動打造法下的產物,空間固化、效率低下、工作缺乏溝通等等成為傳統寫字樓的痛點。時代在變,人的需求也在變,這樣的辦公場景在智能化的時代終究會被取代。
與傳統辦公空間不同,全辦智慧辦公空間以科技驅動為底層邏輯,這里的“科技”非但體現在前沿的施工技術、項目管理方式上,而是從最初整體設計時期就開始,力求通過大數據尋找到最適合企業的辦公空間規劃方式。一方面,全辦借助母公司Distrii辦伴智慧新辦公運營的背景,進行辦公資源互享,累積了大量企業辦公數據,諸如功能如何區分、工位大小如何設置、什么樣的前臺在兼顧形象和功能等均有切實可循的數據依據;另一方面,全辦在與大企業合作時也會進行數據沉淀,從會議室的使用率和使用時長、工位空置率等不同側面了解不同企業辦公特性,更便于其后期數據跟蹤。在這兩種辦公數據累積過程中,全辦形成了一種“空間未動,辦公數據分析已先行”的超前空間定制模式,從而打造出促進空間與人、人與人和諧的空間,最終提高辦公效率,助力企業效率提升。

全辦空間VS傳統辦公空間:空間規劃度更高
傳統辦公空間在空間規劃上具有很大局限性。一方面,傳統辦公空間在規劃上功能分區單一,視野受限,區域功能界限死板,給空間造成冷冰冰的體驗感;另一方面,由于沒有數據監測,企業內各個空間規劃度低、使用頻率不均衡,導致空間資源浪費。
全辦認為,一個企業的強大根本在于人,辦公空間應該解答“如何讓人充滿動力去創造價值”這一問題。在“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下,全辦智慧辦公空間皆具有高規劃、高智慧的特征。在為辦伴新加坡共和大廈空間打造時,為了增加空間視野和社交屬性,全辦將這座新加坡最高的甲級寫字樓4到7層全部打通、以樓梯作紐帶促進空間人員交流;還在空間的窗前、走廊等地常被忽視的地方設置個性化桌椅,讓員工隨時溝通和休息,給空間增加“人氣”和溫度;為提高企業空間利用率,全辦還通過大數據監測分析各空間利用狀態,為企業規劃合理數量的會議室、接待室等,并保持持續監測,隨時根據企業發展狀態進行調整。在全辦智慧辦公空間內,各個區域功能明確又互相融合,在營造放松、舒適辦公氛圍的同時合理利用了空間資源,提高了空間使用價值。

全辦空間VS傳統辦公空間:獨有的個性化增值服務
企業在成長的各個階段對辦公空間有著不同的需求。隨著企業擴張或精簡,辦公室常常出現滿員或工位浪費的現象;此外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對辦公之外的增值服務需求變高。
與固定傳統辦公空間相比,全辦智慧辦公空間服務還具有增值價值。例如在為上海寶馬進行辦公空間定制時,全辦除了打造個性化企業靈活辦公空間外,還根據寶馬汽車企業文化的性質,在空間內設置了汽車展廳,并且為其停車場空間規劃了車流動線,最終打造出屬于寶馬獨有的個性化辦公空間;而在工位數量上,全辦會根據企業實時需求靈活增減,閑置空間由全辦母公司辦伴對外開放運營,與企業共享運營收益。
此外,所有全辦定制空間可與辦伴全球的35+空間連通,享受移動辦公、員工福利、培訓講座、智能前臺、等增值服務。一方面可滿足企業發展過程中降低成本、靈活擴張、提高資產利用率的需求,另一方面還可為企業減輕行政人事負擔、提供額外增值服務。

截至目前,2018全新起航的全辦智造定制服務合約已破億,總定制面積超10萬平方米,合作的企業多為旭輝集團、世茂集團、綠地集團等大客戶。目前全辦定制業務已經占到母公司辦伴整體營收的20%-30%。
隨著企業對辦公空間需求的快速演變和企業經營速度加快,智慧辦公模式將是未來辦公的大勢所趨,全辦通過提供打造空間場景集成式的智慧解決方案,希望給每個企業和個人帶來更好的智能管理和人文服務體驗,在未來的辦公趨勢中,全辦一定會在這場潮流中成為智慧化辦公空間的締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