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彩電行業整體發展不算順利,市場整體需求不振,“以價換量”成為了行業的一大趨勢,該如何打破這一困境成為了彩電品牌們共同面對的難題。
大屏化成為了主要選擇。據了解,近年來市場上電視產品的平均尺寸以每年2英寸的速度增長,2019年第三季度平均尺寸已超過了50英寸。
結合這樣的發展趨勢,部分廠商更注重于產品尺寸,這確實也收獲到了成效。根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小于50英寸的彩電產品線上銷量同比下滑5.5%,線下同比下滑7.1%;而大于65英寸以上的彩電產品,線下銷量同比增長7.3%,線上同比增長5.2%。

盡管從數據上來看,大屏幕的產品逐漸成為了消費者的選擇,但是出現這樣的狀況較多是出于產品在價格方面讓步的原因。根據奧維云網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50、55、58、65、75英寸的彩電均價同比分別下滑8.7%、6.2%、9.0%、4.3%、15.4%。
從電商平臺看,55英寸彩電產品售價大都集中在1000-3000元;65英寸彩電售價大都集中在2000-4000的價格段;而在70英寸產品中,小米電視4A的70英寸版本售價僅為2999元。可以看到,大尺寸的產品價格也在逐步下滑,“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怪現象依然存在。
因此,釘科技認為行業想要打破增長的天花板,改善行業的環境,難通過單純的追尋大尺寸屏幕實現。
盡管大尺寸產品是彩電行業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但在價格戰的背景下,現階段全尺寸并行是更好的打法。
首先,可以滿足更多的用戶需求。
奧維云網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65英寸以上彩電不論是線下還是線上都實現了較高的增長,但從市場占比來看,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65英寸以下的產品仍是市場的主流,65英寸以上產品僅占據線上13.9%、線下19%的市場份額。
因此,在品牌們在向大尺寸產品進軍時,也需要重視對中小尺寸產品的布局,這樣可以滿足更多的人需求,從而更好帶動銷量。
其次,可以帶來更好的利潤空間。
在價格戰的背景下,大尺寸產品的售價也在不斷下滑,而中小型尺寸的產品因面板產能等關系,價格不斷的下探,因此中小尺寸的產品在價格戰的背景下,在利潤方面的表現或優于大尺寸產品。
同時根據近期TCL華星公布的數據來看,2019年1-9月中小尺寸產品業務表現亮眼,盈利貢獻比例持續提升,t3工廠的中小尺寸出貨面積為100.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52倍;出貨量8,778.7萬片,同比增長超過2倍,實現營業收入110.1億元,同比增長3.14倍。目前,中小尺寸產品收入占比達到44.8%,盈利貢獻大幅增長。
釘科技認為,在彩電行業需求下滑、價格戰持續的今天,彩電廠商們切勿盲目追尋大尺寸發展,因為真正想憑借大尺寸打開市場,彩電企業們需要實現屏幕尺寸擴大與創新技術的共同進步,而這會是一個較為漫長的探索過程。全尺寸布局更符合當前的發展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