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質量抽檢結果再次打臉蓬勃崛起的小家電產業。
近日,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公布了電磁爐產品質量專項監督抽查結果,20批次中有6批次不合格,其中不乏大牌上榜。而幾個月前,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電子商務產品質量抽查結果也顯示,小家電抽檢不合格率為17.8%,16批次不合格產品中有15批次都存在質量問題。此外,山東、江蘇、湖南等地近期都曝出小家電產品抽檢不合格問題。

2018年與中國家電市場整體規模下降5.6%相比,小家電市場零售額同比增長達14.8%。其中環境小電貢獻45.4%,廚房小電貢獻44.3%。隨著小家電市場的繁榮,吸引了眾多“獵食者”加入,這其中既有包括美的、格力等大家電企業,也包括眾多中小企業,甚至很多企業的小家電產品由其它公司貼牌生產。也因此,這些本來該提升用戶生活品質的產品,卻因質量成為負累。
對小家電產業而言,質量是一個亟需正視的問題。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秘書長徐東生認為,小家電行業目前的發展速度是比較快的,產品品類百花齊放,特別是有些企業通過不斷創新去研發新的產品供應市場。但行業現在也處于不斷調整和整合的階段,家電企業都需要直面優勝劣汰的殘酷競爭。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質量是生命,企業還是要更加重視產品的質量,特別是需要加強對行業標準的理解,生產的產品一定要符合國家對產品相關標準的要求。同時,他也呼吁要進一步優化推薦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體系結構,推動向政府職責范圍內的公益類標準過渡,逐步縮減現有推薦性標準的數量和規模。

最近這一年,多家媒體報道過小家電在家庭遭遇閑置的真實案例,雖然素材是部分消費者提供的經歷,但是大家可以仔細想一想,自己家里有多少小家電,幾乎一年用不了兩次。
高女士在新浪微博上發文稱,花1000多在網上買了一臺全自動面條機。剛買回來的時候,她每天變著花樣做面條,可不到一星期,高女士就發現,機器用起來方便,但清洗起來卻非常麻煩。而且做的量比較難控制,揉面、發面一套程序下來,做少了不合算,做多了又吃不完。面對這些問題,高女士對自己動手做面條的“興趣缺缺”,面條機后來就基本閑置了。
由此也可看出,小家電行業產品種類繁多、更新快,有的小家電經住了市場和時間的考驗,比如智能電飯煲。但更多的產品只是靠著新奇特博一時眼球,功能和使用上相當“雞肋”。一家機構發布的中國城市職業女性家庭煮食小家電研究顯示,小家電的閑置率已高達70%左右。
小家電大量閑置對產業發展和企業來說,不只是會帶來小家電市場規模的持續增長受阻,錯失消費升級紅利;更為重要的是,這將會引發小家電行業性的品類創新和產品創新災難,讓很多企業創新受阻。如若處理不好,產品質量問題絕不是其第一個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