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以躺平的方式應對疫情的當下,我國在兩年的成功抗疫之后,在這個春天迎來的疫情的反撲,疫情對經濟、生活的影響再度顯現。其中以受疫情影響最嚴重的影院來說,自新一輪疫情反撲以來,全國多 地 影院處于停擺狀態,其中長春、上海全市電影院關閉。此前備受影迷期待的《新蝙蝠俠》受疫情影響,國內首周票房未能過億,創造了2014年以來中國電影史最低單日票房,僅交出了1372萬元的票房答卷。
疫情的影響波及各個層面,其中最主要的影響在于消費。其中在作為消費、出游旺季的清明小長假中,消費呈現出低迷的狀態。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2022年清明節假期,全國國內旅游出游7541.9萬人次,按可比口徑較疫情以來第二個清明假期同比下降26.2%,較疫情以來第一個清明假期同比上升75.39%,恢復至疫情前同期的68%。在收入方面,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2022年清明節假期,實現國內旅游收入187.8億元,較疫情以來第二個清明假期同比下降30.9%,比疫情以來第一個清明假期同比上升127.36%,恢復至疫情前同期的39.2%。
疫情對消費的影響不言而喻,更重要的是,針對制造業產業鏈來說,在今年連番的不確定因素下,各類成本依舊高企,其中受俄烏沖突影響,原本處于回落區間的原材料價格再度飆升,而海運成本自2020年第四季度以來,也出現了翻倍提升的情況。在成本高企以及消費低迷的情況下,家電業乃至制造業可謂是艱難度日。
消費低迷難以扭轉
在新一輪疫情襲來,導致多地風控趨向嚴格,再加之上海疫情處于失控邊緣,在輿論上并不缺乏“共存”的聲音,其最主要的主張在于,在嚴格的防控之下,消費市場日漸低迷。其中在第一季度,消費市場呈現出普遍悲觀的情緒。其中在手機行業,知名分析師郭明錤發文稱,國內各大安卓手機品牌今年已經削減近20%訂單,由于消費者信心低迷,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訂單可能會持續減少。
據了解,手機品牌砍單的原因主要是今年2月份手機銷量出現同比環比雙收縮的情況,根據CINNO Research統計數據顯示,2月中國市場智能手機銷量約2348萬部,同比下滑了20.5%,環比下滑24.0%,同比環比雙雙出現收縮。CINNO Research認為,春節后國內多 地 疫情出現反復,為國內手機廠商復工復產帶來較多不利影響,是2月手機整體表現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
民生銀行宏觀團隊表示,3月以來,我國本土疫情呈點多、面廣、頻發之勢,相關地區均加大了疫情防控力度,對消費恢復帶來制約。從主要商品來看,餐飲等接觸性聚集性行業受疫情影響較大,3月商務活動指數下降20.0個百分點以上,業務活動明顯減少;汽車銷量回落明顯,3月1日至27日,乘用車零售同比下降18%,環比2月同期下降10%;隨著油價持續上調,石油及制品類消費增速加快。
成本高企
疫情導致原材料供應出現短缺,再加上歐美發達國家大量放水,資本涌入期貨市場,導致原材料價格兩年來處于高位,提升了制造業的成本壓力,多家家電品牌被迫漲價。直到去年年底,原材料價格出現回落的趨勢,數據顯示,去年11月,原材料價格指數大幅回落,主要原材料購進價格指數和出廠價格指數分別為52.9%和48.9%,明顯低于上月19.2和12.2個百分點,其中出廠價格指數降至臨界點以下。
然而受到俄烏沖突的影響,多國能源、食品價格大幅上漲,礦產資源供應商歐亞資源集團首席執行官貝內迪克特·索博特卡預期,鐵礦石、銅、鋁等原材料價格將進一步上漲。索博特卡在德新社2日播發的采訪中說,今年以來,小麥、化肥、原油、天然氣、鋁和銅的價格已經升至歷史高位,進一步的價格波動不可避免。據了解,歐亞資源集團是全球鈷、銅、鋁和鐵礦石的主要供應商。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居高不下的國際海運費用卻因為疫情的反撲而出現回落,有業內人士分析原因,稱隨著疫情反撲,我國國內部分地區疫情防控升級引發供應鏈受阻,讓原本“一箱難求”的市場供需關系發生了變化與調整。業內人士稱,集裝箱船的實際海運價格從春節后到現在,平均下跌了20%左右。中國到美西的運價從約1.2萬美元下降到現在的8000美元,超過30%,比歐洲線降幅還要大。隨著疫情防控的升級,我國供應鏈普遍受困于國內物流,從原材料采購到生產后的出貨,整個流程均有所放緩。
成本高企,加上消費低迷,家電業在今年面臨的困境恐怕更勝去年。再加上美聯儲已經進入加息周期,可以預見未來全球消費者的信心將會被進一步打擊而持續低迷,同時國際關系風云變幻,新的黑天鵝隨時降臨,最終都將傳導到產業上,未來數年考驗 的更多是企業應對危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