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美國《財富》雜志公布了“全球最受贊賞公司”榜單。該榜單是由全球商界領袖和企業高管、董事、證券分析師等3700多位評委,從企業的創新能力、產品和服務質量、投資價值、管理質量、社會責任、全球化競爭力、財務穩健性等9大維度來共同評估企業綜合實力,在全球商界極具權威性和含金量。
今年,阿里巴巴、海爾智家、聯想集團等中企“???rdquo;同樣榜上有名。其中,阿里巴巴排名61位,海爾智家排名153位,聯想集團排名188位。不難看出,全球不確定性加劇,多數企業的發展也放慢了腳步,但擁有強大品牌的中國企業顯得更為強韌,不僅減輕了所受的外部沖擊,也為未來的發展積聚能量。

值得一提的是,這已是海爾智家連續6年入選《財富》全球最受贊賞公司榜單,也是家電家居領域唯一上榜的中國公司。
站在榮譽的巔峰,回望發展之路,不難看出,在排行榜中排名靠前的企業均有著漫長的海外創牌史。數十年如一日堅持打造全球化品牌,為中國企業奠定了堅實的發展基礎。
自主創牌企業彰顯增長韌性
20世紀中頁,思潮涌動,中國企業的出海史拉開帷幕。以中國出海代表企業中車為例。1970年,中車援建非洲修建鐵路,開啟了國際基建援助的新局面,“中國速度”初步被世界認可。
海爾智家對企業出海和全球化的趨勢也有非常前沿的預判。在同時代的中國企業當中,海爾智家可能是最早萌生創牌意識的企業之一,并且也是切實付諸行動的。
在1999年,海爾智家就決定赴美建廠,投資3000萬美元在美國南卡羅來納州建立了美國工業園。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WTO(世界貿易組織),中國企業出海更是被按下加速鍵。此次和海爾智家一同登上榜單的聯想集團,在2004年收購IBM,通過借船出海,打入新興市場。

要打造全球化的企業,出海是必由之路,不過在當時的語境下,企業對出海路徑的認知和優先級選擇也大相徑庭。
中國是制造大國,還具有“人口紅利”優勢,薄利多銷的規模經濟符合當時的市場環境。相比之下,出海創牌,規模效益難以快速體現,財務壓力也難以忽視。當時,多數企業選擇代工為主,創牌為輔,以此實現量的提升,堅定先創牌后擴大體量的企業不多。
近年來,以iPhone為代表的智能手機在全球熱銷,立訊精密、歐菲光、聞泰科技等供應鏈廠商,依靠規模優勢拿下蘋果訂單。2017至2020年蘋果近三分之一的供應商來自中國大陸,果鏈企業開辟了代工出海的新路徑。
所以,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代工和創牌,孰為更有效的出海方式,規模制勝 or 品牌先行,眾說紛紜。
潮水退去,方見真金。如今,全球經濟周期性波動,企業的發展無法依賴泡沫,兩條路線表現出的成長性和韌性大相徑庭。在此過程中,那些堅持出海創牌,打造全球化品牌的企業,不僅順利穿越周期,還能長期保持穩定增長,獲得全球贊譽,以實力回應了這一行業路徑選擇之辯。
創牌之路先難后易
中國企業創牌出海之路并非一馬平川,而是一場關于企業定力的“深度考驗”。
以中車為例,50多年前援助非洲修建鐵路之時,中車工作人員科研條件異常艱苦。但經過50年如一日的堅持,中國中車的產品出口至全球109個國家及地區,擁有18個海外研發中心、100余家海外子公司或機構。

在出海初期,海爾智家同樣遇到了諸多難題。首先,國際貿易受政策限制,如果不在當地建廠,很可能被定義為“傾銷”。此外,在全球化創牌的初期,全球家電市場已經被日韓、歐美品牌壟斷多年,消費者對中國品牌缺乏認知。
所以,海爾智家制定了“三步走”出海戰略,即“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自1999年在美國建廠之后,先后建立了海爾美國設計中心、海爾硅谷創新中心等設施。要實現本地化,企業投資頻次密集、投資量巨大、投資回報周期漫長,這對企業的耐心和定力是持續的考驗。
為了打進新興市場,海爾智家產品的顆粒度持續精細化。比如,美國市場很多大學生喜歡小型冰箱,其便相繼開發了擁有折疊臺面甚至是自帶電腦桌的小冰箱,迅速占據了50%的美國小容量冰箱市場份額。而在空調領域,海爾智家同樣通過深挖消費者需求,用8年時間超越伊萊克斯,位列美國市場份額第一。

有了美國市場的成功經驗,海爾智家繼續堅持全球化戰略,推出了眾多本土化產品,比如針對歐洲市場的除菌干衣機、針對泰國的自清潔空調、針對日本的個人洗衣機及超窄冰箱、針對巴基斯坦的大容量冷柜等等,在全球建立了“全球造”體系。通過深挖當地用戶的需求,海爾智家獲得了全球消費者的持續認可。
在中國,卡薩帝提前布局,6年間實現10倍增長,在絕對第一基礎上份額持續提升;在美國,GE Appliances持續轉型高端,連續2年成為當地第一大家電公司;在歐洲,海爾智家連續8年市場增速最快,市場份額增速持續保持第一;在澳洲,海爾智家跑贏行業,斐雪派克穩居新西蘭白電市場第一;在日本,海爾+AQUA雙品牌白電份額TOP1。
整體來看,海爾智家市值從20多億增長到2300億元,收入CAGR(復合年均增長率)21.8%,凈利潤CAGR20.3%,成長性和盈利能力均十分突出,這顯然得益于創牌成功后,海外市場實現了指數級的規模增長。
戰略保障持續引領
海爾智家從全球創牌到全球立身、全球引領的艱苦出海路,也是中國企業由大到強、堅守長期主義的縮影。
回看這一過程,真正耐得住艱苦、守得住初心、舍得去投入的那批企業,雖然會經歷短期收益低、回報周期長的困擾,但只要有自己的品牌,就一定能讓越來越多人看到。直至量變引起質變,風雨之后,就會迎來漫天彩虹。
當年,喊出“創于中國,為世界而生”“全球買、全球賣”“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阿里巴巴,也曾經歷過“生意難做”的時期。但越難的時候,就越要做高質量的生意。
在持續投入和布局之下,阿里巴巴的“海外淘寶”品牌速賣通最終將西方企業和東方最大、增長最快的市場連接了起來——美國西雅圖還長在樹上的櫻桃,或許已經被數萬個中國家庭下單搶購。2023年,速賣通在全球重點國家市場實現了40%-70%的增長。
當然,也并不是說品牌成長起來之后就能全然無憂。如果說,品牌是決定一家企業能否立足全球、引領全球的基礎。那么戰略,就決定了這家企業能否適應變化、持續引領。

所以我們看到,阿里的國際業務依舊在擴充版圖。去年,阿里巴巴國際站完成了對歐洲本土B2B數字貿易平臺Visable的收購。9月份,速賣通聯合菜鳥正式宣布上線“全球5日達”國際快線產品,首批落地英國、西班牙、荷蘭、比利時和韓國5個國家。
同樣,海爾智家在以全球創牌實現全球第一、高端第一之后,其戰略視角也在不斷與時俱進。當下,針對物聯網時代行業環境、用戶需求的變化,海爾智家明確了“三級品牌”戰略主線,致力于為用戶創造最佳體驗,詮釋了“時代企業”的全新價值。
首先是在高端品牌方面。在行業價格戰如火如荼之時,海爾智家卻堅持高端創牌,全球布局了7大高端品牌矩陣,覆蓋超高端、高端、年輕、大眾等群體,輻射全球不同市場。值得一提的是,海爾智家的高端化在于以用戶為核心,創造高價值、優化用戶體驗,用更好的品質和體驗提升產品的價值。
而實現定制化需求,實現與用戶更深度鏈接,則更依賴于場景品牌三翼鳥。不同于行業簡單布局的互聯互通、淺層智能,三翼鳥通過“1+3+5+N”全場景智慧解決方案,為用戶帶來全屋全場景“主動服務”的智慧美好生活體驗。同時,海爾智家也在持續打破行業邊界、體驗邊界,聯合跨界生態方打造了行業最大智慧家庭場景生態,共同服務于用戶衣、食、住、娛等生活需求,提供越來越好的智慧生活體驗。
時至今日,各大家電及消費電子品牌仍然圍繞產品打造品牌戰略。海爾智家則跳出傳統產品邊界,通過“三級品牌”戰略讓用戶產品體驗、場景體驗、生活體驗持續升級。而為了保障全球用戶需求痛點的實時滿足、智慧生活的與時俱進,海爾智家沒有像許多企業一樣去模仿、跟進,而是始終堅持原創科技突破,依托全球10+N開放式創新體系、HOPE創新生態平臺,針對全球用戶需求進行產品、場景、生活的精準迭代,時刻保障最佳用戶體驗,實現長期可持續的引領。
海爾智家、阿里巴巴、聯想集團等中企的國際化成果,充分證明了創牌先行的重要性;而他們與時俱進的戰略眼光,也詮釋了中國品牌持續引領的可信度和可能性,這為眾多求索出海方法論的品牌提供了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