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家電“雙11”狂熱后的冷思考:只是在透支
“雙十一”已過,但家電制造企業對于“雙十一”的思考才剛剛開始。
“雙十一”購物節利用互聯網商業流通模式,對家電業的銷售起到的推動作用毋庸置疑。但狂熱之后,行業確實需要冷靜的思考。
令人瞠目的銷售數字,其實并不值得人們過度興奮。對于所有家電企業來說,并沒有因為電商“雙十一”引爆而解決經營壓力和困境,相反帶來的是需求透支,大量線下家電經銷商未來兩個多月門店無生意可做。
“雙十一”最大的問題在于,家電市場的蛋糕并沒有被做大,只是進行了市場這塊蛋糕的轉移。如同把李家盤子里的蛋糕搶到王家盤子里,對于家電制造企業來說,只是分銷渠道的“左右手互搏”。從某種意義上講,是逼迫廠家拿資源進行渠道轉移。
當然,作為人造購物節,在商業流通史上是一個創舉,確實給從小就接觸互聯網的新新人類帶來了方便,也創造了線上購物這樣一個新的商流渠道,客觀上為人們的生活方式進步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不少家電廠家為了吸引消費者購買,推出免費退貨服務。但盡管目前還沒有準確的退貨數據,但退貨的現象確實比較普遍。冷靜后的退貨,收到假貨的退貨,與預期不符的退貨,物流跟不上的退貨,推遲發貨造成的退貨,等等退貨此起彼伏、屢見不鮮。
不可否認,電商的野蠻增長資源來自于廠家,來源于過度透支價格,以低價搶奪線下渠道的市場份額。突出的問題是非理性的低價,阻礙了中國家電業轉型升級。長期以往,不僅對線下渠道造成致命傷害,也會摧毀電商賴以生存的根基。
如今中國面臨制造業危機,電商的超低價格,無助于中國企業的轉型升級,反倒是阻礙了企業向高端發展。
如果繼續以打壓廠家獲取打價格戰資源,透支未來消費需求等方式來撬動市場,必將沖擊到整個家電產業的根基,也會連帶影響電商渠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