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游紅木小鎮的生態美景。
新形勢下,各地因勢利導,推動形成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的創新創業發展平臺不失為一種有益嘗試。山水雋秀的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湖鎮鎮大膽實踐,勇于創新,傾力打造集家具制造、文化創意、旅游休閑、商務服務、生態居住五位一體的“紅木小鎮”已初現世人面前,規模之大、影響之深令人驚嘆;被譽為“宿遷西大門”的耿車鎮近年來“換道發展”,以家具產業為基礎,以電子商務為平臺,打造“江蘇電商家具第一鎮”, 大力推進生態經濟發展。
湖鎮“大手筆”打造紅木小鎮有何意義?項目推進中有哪些故事?小鎮發展的“取勝之匙”是什么?帶著這些問題,近日,宿遷日報“踐行生態路 共筑綠色夢”全媒體新聞行動采訪組來到湖鎮一探究竟。
特定形勢,紅木小鎮應時而生
在龍游,盈盈衢江與靈山江相擁匯合后,款款東行至湖鎮曹垅村,這兩年名聲大噪的紅木小鎮便落戶在此。
乘船參觀紅木小鎮,兩岸沿線上一座座建筑巍峨大氣,亭臺樓閣層出不窮,郁蔥樹林隨處可見,小鎮之美靈動而秀麗。“請諸位跟隨我到紅木 家居 文化園感受下。”紅木小鎮工作人員楊倪佳介紹說,紅木 家居 文化園是小鎮的軸心地帶,將國學文化與紅木文化相融合,植入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家文化,開發了多種文化體驗性產品,讓游客在親身參與中感悟人生智慧。
從紅木小鎮宣傳手冊上,記者看到,小鎮由中國年年紅家具(國際)集團投資開發建設,總規劃面積3.5平方公里,總投資約80億元,整個小鎮分為吉恒家具制造基地、中國紅木 家居 文化園、木都商貿區、文化創意園四大功能板塊,融合傳統文化、國學教育、旅游度假、休閑養生、 家居 創意、家具制造、電子商務、生態居住及紅木生產制造等領域。
一片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的特定區域,正在湖鎮全面崛起。紅木小鎮的出現有何現實意義?
十多年前,年年紅集團落戶湖鎮,這也讓龍游縣隨即成了紅木家具制造新的中心。后期,企業在此發展順風順水,連續15年處于國內同行領先位置,被譽為紅木 家居 的“黃埔軍校”。即便如此,該集團董事長金樟溪的心中仍存一種“生存危機”。他作出一個大膽決定:要為湖鎮建紫檀文化園,而這,就是紅木小鎮的雛形。
建設文化園的想法高度契合了浙江省發展特色小鎮的規劃,紅木小鎮因時而生。2016年6月,紅木小鎮正式入選浙江省第一批特色小鎮創建名單。
為實現“山水相依、村鎮相融、產業聯動”的發展目標,紅木小鎮以紅木為基,大量采用紅木建造仿古建筑,打造中國獨特的紅木建筑風貌文化園 ;以文化為魂,將國學文化與紅木文化相融合;以生態為底,依托當地自然景觀,打造新型城鎮化新模式;以產業為本,建設集公共服務、生態居住、創新制造為一體的生態型產業示范基地。
可以說,紅木小鎮與宿城區耿車鎮建設生態經濟示范鎮不謀而合。今年,耿車鎮以綠色發展為指引,突出生態治理,緊盯生態項目,聚焦生態富民,共排定四大類68項建設任務,計劃總投資21.7億元,建設一軸、六廊、三大園區,力求展現謀篇布局之美、產業發展之美、生態綠色之美、文化底蘊之美、創新活力之美、富民和諧之美。目前,生態經濟示范鎮的“四梁八柱”架構已基本成型。
特事特辦,紅木小鎮展露芳容
根據計劃,紅木小鎮主體工程分三期進行建設,到2020年全部建設完畢。目前,一期建設于今年5月投入試運營,已累計投入資金近30億元,接待慕名而來的游客超200萬人次。
“小鎮每天都有新變化。”采訪中,年年紅集團的董事長助理楊振深有感觸地說:“紅木小鎮建設進展非常順利,得益于當地政府部門一流的幫辦服務。”
目標一致凝共識,上下齊心聚合力。自紅木小鎮啟動建設以來,龍游縣政府成立了由縣旅游、國土、發改、林業、水利、規劃、交通運輸等部門及鄉鎮組成的項目推進聯合工作組,長駐小鎮現場辦公。更讓楊振感動的是,縣里指派一位副縣長專門對接小鎮建設的工作。
“縣長每月定期會召開小鎮建設工作督辦會重點督辦建設過程中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分管副縣長前期幾乎天天來小鎮現場辦公,解決建設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據楊振介紹,縣各相關部門負責人和湖鎮主要領導也是經常走訪,及時發現、及時交辦、及時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問題,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共同推動小鎮建設有序有力地開展。
“好項目,就要‘特事特辦’。就拿建設用地保障來說,我們在縣里統一指揮下和相關部門的支持下,僅半年時間就完成拆遷征地2300畝,2014年總計拆遷征地3300畝。”湖鎮一位負責人回憶說。
戮力同心,集智攻關,類似紅木小鎮的建設“情節”在耿車鎮也曾上演過。去年,針對耿車鎮因長期開展廢舊塑料加工回收而造成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的現狀,宿遷以耿車等鄉鎮為重點,在全市范圍內開展廢舊物資回收加工綜合整治工作。短短幾個月內,在市區兩級聯動、部門協調協作、鎮村具體實施下,耿車境內的廢舊物資回收加工戶得以全部取締,廢舊物資同時也被全面清理,一改以往 “臟亂差”的現象。后期,市、區、鎮及相關部門制定出臺多項激勵和引導政策,推動相關廢舊物資從業人員轉產促轉型、轉崗再就業。
現如今,眾多廢舊物資回收加工戶成功轉型并端起了“綠飯碗”。耿車鎮也在經歷“產業陣痛”中找到了新出路——探索電商致富,打造“江蘇電商家具第一鎮”。
面對這一發展方向,耿車人果斷地邁出實踐步伐。目前,該鎮共有實體家具生產加工企業341家,主要產品涵蓋桌椅、床鋪、書柜、衣柜、鞋柜、櫥柜、電腦桌、貨架、定制家具等9大類150余品種。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全鎮家具產業電子商務交易額17億元,全年交易額預計達25億元。
特色發展,紅木小鎮觸發動能
“小鎮以杭金衢高速為中線,四大功能板塊合理布局、各具特色。”在紅木小鎮一塊規劃展板前,楊振向記者詳細介紹了小鎮的規劃布局:小鎮北端是吉恒家具制造基地,可吸納1.5萬人就業,引駐200余家各類紅木家具制造企業,打造紅木產業集群;小鎮中部是紅木 家居 文化園,弘揚尊儒重孝的傳統文化,配套休閑娛樂功能,達到“學傳統、玩文化”的作用;小鎮西側是木都商貿區,以商業休閑為主要功能,對接紅木文化和龍游文化,打造特色主題商業街區;小鎮南邊是文化創意園,為研發、設計、創意的核心基地,并規劃建設游客中心、濱江休閑會所、生態居住社區等。
顧名思義,紅木小鎮發展離不開紅木家具的生產和制造,這也是小鎮建設的特色和底色。楊振介紹說,小鎮將充分利用當地的品牌優勢和資源稟賦,打造精品家具品牌,包括從原材料選擇到工藝制作,從品牌定位到文化滲入,引導整個小鎮走向品牌化、高端化、特色化發展之路。
“今后,吉恒家具制造基地將集聚一大批紅木生產企業,可年產紅木家具20萬套。”楊振說,小鎮已擁有國際一流的生產機械、烘干設備等,原料全部采用進口優質紅木、名貴木材,家具生產既符合環保節約要求也符合智能制造標準,未來將之打造成為全國紅木家具最大生產基地。
如是規劃,如是實踐。據湖鎮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該鎮正在推動紅木制造基地統一建設木材開料區、噴漆區、烘干區等配套區域,招商工作也在同步開展。屆時,入駐企業可以共享小鎮配建的各類功能區,實現設備共享化、生產專業化、發展抱團式。
“我們將在旅游休閑和互動方面作更多努力,讓游客參與到紅木家具制造過程中來,同時引導企業推出紅木家私個性化高端定制服務,滿足消費者紅木產品‘私人定制’需求。”該負責人表示,小鎮以自然生態為基底,以紅木產業制造為支撐,立體式呈現一個富有知識性、文化性、體驗性和娛樂性的綜合性藝術服務平臺,構建文旅產業相結合的現代生態文明集鎮。
紅木小鎮建設為家具產業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平臺,而耿車鎮則把“互聯網+家具”產業作為推動發展的新引擎,在電商助力下家具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缺乏產品質量標準,生產過程作坊化,板材、油漆等原材料采購貨源質量難把控……對于家具產業發展當前面臨的問題,耿車人有著清醒的認識。為此,耿車鎮將對現有家具加工企業實行分類治理,以產業政策環保標準淘汰一批現有企業。同時,加快推進生態環保產業園建設,建設能夠滿足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需求的工業集中區,配套建設集中噴漆房等治污設施,對現有的經治理保留下來的企業,分步分批搬入集中區。
記者手記
無論是打造紅木小鎮,還是打造“江蘇電商家具第一鎮”,踐行綠色發展新路、發展生態經濟的征途都任重而道遠。而紅木小鎮的創建經驗無疑指向了一個“特”字,值得耿車鎮及其他生態經濟示范鎮予以借鑒。
首先,要把握特定形勢。生態經濟示范鎮建設是我市打造生態經濟示范區的主抓手和先行區,必須乘勢而上,搶抓有利契機,找準各自發展定位,堅定不移地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確保把基本功和發展功做足、做深、做透。
其次,要實行特事特辦。生態經濟示范鎮建設既是主體鄉鎮的事情,也是各地、各部門要開展的工作。要樹立“一盤棋”的理念,精力上多投入、政策上多傾斜、業務上多指導、過程中多督促,形成一股有效合力,共同推動示范鎮步子走得好、走得實、走得穩。
最后,要聚焦特色發展。特色既是發展優勢,也是核心競爭力。要以“生態+特色”為發展方向,找準突破口、主攻點,聚力攻堅落實。特別要狠抓項目建設,運用技術改造、自主創新、品牌營銷等辦法,做好現有項目的提升文章,同時在延鏈強鏈補鏈下功夫,培育和引進既體現生態要求,又具有“特而專、新而奇、精而美”特征的新項目、好項目,逐步打造具有地域標識性的特色產業。(宿遷日報全媒體采訪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