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環境保護部發布消息,對吉林省四平市及公主嶺市、江西省景德鎮市、河北省衡水市、山東省淄博市,河南省滎陽市、山西省長治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政府主要負責人進行集中約談,督促落實環境保護主體責任,進一步傳導環保壓力。
約談指出,環境保護部2017年6月組織的專項督查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26”城市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發現:
淄博市整改工作滯后。4月7日至6月29日,督查組在淄博市共檢查企業(單位)1711家,存在環境問題的占比85.7%,問題企業(單位)數量在“2+26”城市中最多。6月19日至24日,環境保護部巡查發現,前期督辦的175個問題,未銷號問題32個,較其他城市明顯偏多。
景德鎮市對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指出的問題整改不力。現場督查采樣監測發現,樂平工業園區3個雨水排口化學需氧量、總磷濃度均值分別高達130毫克/升和25毫克/升,嚴重超標,其中總磷濃度超標18倍。中央環境保護督察期間,開門子陶瓷化工因廢氣擾民問題被群眾多次舉報。此次督查發現,該企業焦爐煙氣二氧化硫超標排放和廢氣無組織排放問題仍未整改到位,廠區清污分流不到位,排放廢水化學需氧量、氨氮和氰化物濃度超標嚴重……
約談要求,四平及公主嶺、景德鎮、衡水、淄博,滎陽、長治高新區等市(區)應提高認識,強化整改,狠抓落實,不斷改善大氣和水環境質量。要按要求制定整改方案,并在20個工作日內報送環境保護部,抄報相關省級人民政府。
約談會上,7市(區)政府主要負責人均作了表態發言,表示誠懇接受約談,正視問題,舉一反三,完善機制,確保責任壓實到位,工作落到實處,不斷改善環境質量。
自2014年年底以來,環保部明顯加快了“環保約談”的節奏,約談的對象覆蓋數十個城市的政府、企業負責人,一些地方甚至以緊急關停污染企業來滿足環保指標要求。2015年2月25日,因大氣污染嚴重,環保部華東督查中心約談臨沂市時任代市長張術平。作為新環保法施行后第一個被約談的城市,臨沂的污染經央視《焦點訪談》等媒體曝光,引發全國關注。重壓之下,臨沂在約談后第5天,突擊對全市57家污染大戶緊急停產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