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手機不再是實驗室內的“展品”,隨著牌照發放時間的臨近,各家廠商已經進入上市前夕的“百米沖刺”階段。
近日,上海移動采用上海諾基亞貝爾的商用AirScale5G宏基站和ASiR5G新型室分系統,在上汽國際賽車場內搭建了基于2.6GHz頻段的首個5G宏微立體規模覆蓋實驗網。vivo利用該網絡公開展示了部分5G手機預商用場景應用,包括5G高清視頻直播、5G網絡游戲。
換句話說,這是手機廠商第一次走出“實驗室”在國內進行5G環境下的應用演示。
“5G手機目前具備了完全意義上的預商用能力。”vivo5G研發總監秦飛對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記者表示,vivo預計今年年中將在中國市場正式發布5G量產新品手機,而首批上市的5G手機并不會太貴,價格段和現在的手機水平差不多。
除了vivo之外,國內的各家頭部手機廠商也對5G手機上市的時間表有了更清晰的規劃,記者從多家國產手機廠商方面了解到,首批5G終端產品都將在今年上市。
網絡調試“攻堅”
從目前工信部的規劃來看,5G網絡會在今年上半年開啟試商用,明年開啟大規模商用普及,而牌照的發放時間也可能進一步提前。
“5G將在未來幾年內取代4G標準,與4G相比,它的功能有了指數級的提升,速度提高了100倍,容量提高了1000倍。”普華永道全球、中國內地及香港TMT主管合伙人周偉然對記者表示,在未來四年中,各公司將對5G大舉投資,最高可達570億美元,以建設更高的網絡密度、增加頻譜和升級有源設備,5G技術的全部技術潛力將在5到10年內實現。
而從產品端來看,除了折疊屏的形態外,5G手機的初步形態和目前的手機產品并沒有太多的不同,但性能和速率都有了指數級的改變。
記者在上海移動的外場測試活動中看到,從現場測試結果來說,vivo5G手機已經可以穩定地進行5G網絡直播、5G網絡游戲、高清視頻、微信群視頻通話等。秦飛對記者表示,5G手機在外場的5G網絡測試速率可達800+Mbps,實驗室環境下測試速度更是高達1.5+Gbps。
“目前從穩定性、可靠性、功耗來說,比4G還稍微大一點,基本上可以接受。以續航為例,以前5G網絡下用一小時手機電池就用光了,但從目前的情況看已經快跟4G接近,已不是數量級的差距,而是百分比的差距。”秦飛表示,通過在主板上采用3D復式堆疊技術改善電池面積,可以把更多的空間留出來。
相比于硬件的調試,軟件方面的適配對于手機廠商來說則更為艱巨。據記者了解,5G協議眾多,而各家廠商對于協議和標準的不同理解容易造成“卡殼”的問題,比如在停車場里面拐個彎,可能信號的不穩定就造成了手機的“死機”。所以在這一階段,手機廠商仍然在進行大量的場景測試,確保在任何情況都能流暢地使用5G。
“解決大量的卡斷與聯調問題,這也是vivo工程師過去幾個月夜以繼日進行外場測試重點解決的難點問題。”秦飛對記者說。
5G手機應用猜想
雖然5G手機初期的形態沒有太多變化,但應用的想象空間卻呈現出多樣化的形態。
“5G的應用將會使90%的4K視頻流暢播放,也會催生許多視頻內容消費,包括在線直播和音樂商店。”高通總裁阿蒙(CristianoR.Amon)在年初的MWC上對記者表示,消費者不再需要下載音樂了,因為在線收聽非常方便,它成為人們普遍接受的收聽音樂方式。但這將會給廣播電視行業帶來巨大的挑戰,因為每個擁有4K攝像頭的用戶都可以成為一個新聞主播,此外,網絡社交也會發生重大變化,因為網絡延遲大大降低,用戶能夠實時與其他人分享自己的內容。
電信運營商EE公司CEOMarc則表示,電子游戲的表現令人興奮。“游戲主機的運算能力大大增強,網絡速度成倍提高,網絡延遲顯著下降,這些都會給玩家帶來絕佳的游戲體驗,也會吸引更多的玩家加入。很多游戲開發商都在關注這些變化,也會有新的產品推出。”
vivo則認為,5G與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勢必將是5G手機時代的趨勢。“未來5G通信和AI的發展,實現人與物的智慧連接,將衍生出很多新的場景和應用。”秦飛表示,因此vivo將“未來手機”定義為5G智慧手機,會讓人們和周圍眾多的場景產生互聯,包括手機可以連接更多物聯網設備,包括智能家居、智慧工廠等。
“在5G正式大規模商用之后,整個運營商的套餐包流量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現在無限量套餐20G限速,未來可能會有幾十倍,這是我們期待后面5G的終極狀態,價錢還是這個價錢。這意味著什么?一天24小時一直在看1080P,流量一個月使用不完,很多行業敢做更多原來不敢做的事情。”秦飛對記者說。
“回顧4G初期,我們無法判斷視頻直播、O2O經濟等會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改變一樣。有了網絡與終端設備,用戶和開發者會去推動無限的創造力,這種不確定性和想象空間才是技術變革的最大魅力。”秦飛對記者表示,2019年vivo總體研發投入規模將不少于100億元,并且已經開始啟動了5G增強和6G的研發。
他認為,除了4G手機常規的通信、信息、游戲、娛樂、拍照等功能外,5G時代更重要的是,5G應用能夠落腳到用戶實實在在的實用功能上,他們才愿意為5G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