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高層人事震蕩的背后,是整個家居行業生存環境的急劇惡化。
于帥卿/發自北京
家居行業的“黑天鵝”事件接踵而至。
7月27日,居然智家董事長汪林朋意外離世,距其解除留置返崗僅5天;十天前,華南整裝龍頭企業靚家居創始人曾育周從廣州辦公樓墜亡,其公司此前已陷入資金鏈危機并于7月進入破產清算。
兩位行業領軍人物的悲劇,撕開了家居行業危機的冰山一角。
回溯過去半年,紅星美凱龍車建興被立案調查、富森美劉兵遭留置,頭部企業高管密集“落馬”,疊加居然智家連續4年凈利潤下滑、紅星美凱龍兩年虧損超52億元、住范兒停工800個項目等經營困境……一連串的事件,勾勒出行業前所未有的高壓態勢。
國家統計局與中國家具協會的數據更加直觀:2025 年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家具企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2%,利潤總額下降 40.1%,營業收入利潤率為2.5%,創下近十年新低。
面對這樣的行業困局,GKURC產經智庫創始人、鯨平臺智庫專家、產經觀察家丁少將預測,未來品牌分化將加劇,頭部企業通過服務化轉型逆勢擴張,中小賣場加速出清,合規化與精細化運營成為生存關鍵。
當行業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重構",這場危機或許正是家居業邁向成熟期的必經陣痛。
危機集中爆發
在高層人事震蕩的背后,是整個家居行業生存環境的急劇惡化。
就在汪林朋的離世3天前,公司剛公告其被解除留置(變更為責令候查)并返崗履職。而此前的4月17日,他曾被武漢市江漢區監察委員會立案調查并實施留置。
居然智家作為行業擴張標桿,其困境極具代表性。2025年一季度財報再現虧損,凈利潤同比暴跌39.39%。更嚴峻的是,公司歸屬母公司凈利潤已連續4年下滑(2021~2024)。資金鏈壓力較大,2024年短期債務(一年內到期非流動負債+短期借款)達43.3億元,而現金及等價物僅21.81億元,現金短債比低至0.5,斷裂風險高懸。
同樣深陷泥潭的還有昔日巨頭紅星美凱龍。2023 ~2024年連續兩年巨額虧損合計52億元,幾乎吞噬前3年利潤總和。2025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38.2%,資產負債率58.06%,債務總額高達676.54億元。創始人車建興的調查風波,為其蒙上更深陰影。
即便是以“佛系”經營和“包租王”模式著稱的“優等生”亦未能幸免。富森美董事長劉兵被留置的消息,打破了外界對其逆周期韌性的認知。
而曾引領“按平方米計價”整裝潮流的“整裝校長”曾育周,其企業靚家居因深度綁定房地產項目,自2024年起資金鏈持續緊繃,門店接單量驟降,大量應收賬款積壓。2025 年初,付款周期拉長至6個月,最終破產清算。
不僅如此, “家裝獨角獸”“住范兒”5月底資金鏈斷裂,800多個項目停工;“家裝第一股”東易日盛更早前已資金鏈斷裂,總部大樓被拍賣……行業內的中小家居企業更是舉步維艱。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全國超40家中小家居賣場關閉,2024年增至68家。資金薄弱、品牌力不足的中小企業在寒冬中加速出清。
當前,全國大量門店空置、展廳關閉。各地曾經火爆的建材城,如今人流稀疏,甚至部分區域貼出“十年包租”“租金減半”的招租廣告,仍無人問津。
線下渠道崩壞直接導致經銷商體系瓦解,華東地區某知名家居品牌半年內流失近 40% 加盟商,穩固的渠道網絡變得千瘡百孔。線上渠道也并非避風港。電商平臺看似熱鬧,實則暗藏陷阱。高昂的流量獲取成本如同黑洞,吞噬著企業本就微薄的利潤。直播帶貨的喧囂背后,是家居企業為低價促銷付出的沉重代價。
中國建筑材料流通協會數據顯示,全國規模以上建材家居賣場6月銷售額1231.05億元,環比下跌1.61%,同比下跌8.88%。2025年上半年,累計銷售額為6945.13億元,同比僅上漲0.92%。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表示,“被調查企業共性在于深度綁定地產周期,且涉足小額貸款、供應鏈金融等衍生業務,易成為 ‘涉房反腐’‘金融反腐’ 的延伸地帶;而行業景氣下行導致的出租率、租金承壓,進一步放大了高杠桿擴張或資金騰挪的灰色空間風險。”
行業格局重塑
“家居行業這是怎么了?”
從表面看,房地產市場的持續調整是核心誘因。自2021年起全國住宅竣工面積連續負增長。今年上半年,全國房屋竣工面積22567萬平方米,下降14.8%。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6266萬平方米,下降15.5%。其中,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降11.2%,新開工面積下降20%,房地產資金來源減少6.2%,家居行業失去了最核心的增長引擎。
奧維云網研究報告顯示,2024年,家裝市場仍維持“442”結構特征(新房40%、存量房40%、二手房20%),這種以新房和存量房為主導的市場結構,導致家居建材行業面臨工程與零售渠道遭受雙重擠壓。
泛家裝行業知名戰略專家唐人表示,“當前泛家裝行業風波的核心并非僅由經濟下行與房地產疲軟導致,這只是外部誘因。真正根源在于行業運營結構的深層缺陷,這些問題在經濟向好時被掩蓋,在市場下行周期集中爆發,需透過現象看清本質。”
唐人進一步表示,以家居商場為核心的單品類經營模式,與消費者“裝修一個家”所需的多品類集成需求嚴重錯配,因而導致用戶體驗差和運營效率低。這種供給側與需求側不匹配的結構性缺陷在經濟向好時被掩蓋,在下行期必然爆發,房地產疲軟只是加速器。
作為行業另一核心環節,家裝公司同樣深陷獨特的發展困局。自互聯網家裝興起后,家裝公司逐漸成為行業發展中心,整裝被公認為趨勢,但多年來成效未達預期,反而催生出家裝運營“大店依賴癥”,成為此次危機的主要導火索之一。
具體來看,家裝公司的問題根源在于傳統家裝的“三重不確定性”——家裝價格、內容(設計)和交付品質均不確定,導致家裝交易極其艱難,持續推高裝企流量運營成本。
家裝運營高度依賴人(設計和施工),模式難以復制。過去十年里,頭部家裝公司規模僅從十億級增至二三十億級,遠低于材料企業躍升至200億級的增速。家裝運營規模增長方式,互聯網家裝加盟模式失敗后轉向“開大店”模式,從而陷入“大店需大流量→流量成本更高”的惡性循環。
當前家裝運營模式難以實現令消費者真正滿意的家裝整體交付,所以家裝工地普遍出現“開工有儀式,竣工無慶祝”的現象,而裝企對普遍缺失“竣工大吉”的問題也十分無奈。
在唐人看來,破解家裝困局的關鍵在于推動標準化整裝運營。當前行業對整裝的探索仍處于初級階段,典型有貝殼整裝最新發布的整裝產品,還有棲息地“用造車方式造家“的理念,都在嘗試突破傳統框架。標準化整裝運營的核心價值,在于通過家裝產品化降低流量成本,通過流程標準化破解規模不經濟難題,通過交付標準化提升服務質量,最終實現供給側與需求側的精準匹配。只有讓整裝從 “概念” 真正走向 “標準化實踐”,才能破解流量成本高、規模難擴張、交付不滿意的三重難題。
丁少將則表示,“未來品牌分化將加劇,頭部企業通過優化存量、服務化轉型逆勢增長,中小賣場加速退出,而合規化、精細化運營將成為家居行業生存與發展的核心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