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們分享了2016中國照明電器行業發展(產業概況篇)、2016中國照明電器行業發展(產銷情況綜述篇),溫其東老師以資深的行業經驗用大數據為我們呈現了一個更加具體的照明行業,深入淺出地為大家描述了照明產業的產業概況。今天,我們在來聊一聊照明行業的產業趨勢、照明企業發展趨勢和燈具發展趨勢,筆者將從數據和案例為我們詳細講解照明行業的未來走向何方。
產業趨勢
我國照明電器行業正處于產業轉型時期。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傳統照明產品將與LED照明產品在市場上并存,但LED照明產品所占份額將逐年增長。但這是個循序漸進的,此消彼長的過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爆發式增長。整個照明市場環境也趨于理性,將由早先的政府推動型向市場拉動型轉變。
企業趨勢及熱點
1、中上游芯片封裝企業
大者恒大
在規模致勝的中上游產業中,預測未來國內上游的外延芯片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和自然淘汰僅剩十家左右;國內中游封裝情況類似,低產能將導致高成本,小規模企業將無以生存,余二十家左右;從表九中可以看出,僅就照明用LED封裝器件來說,國內封裝企業增長態勢強勁,這也和國內照明應用企業數量龐大不無關系。
新興技術
無論是之前的高壓 HV、交流AC技術等,還是目前的 CSP、DOB 技術等,抑或是未來的 UV、量子點技術等,一味地提升器件的光效已不是目的,因為 LED 發展到當今這個地步,光效已不是大問題,而專注于提升產品的色彩飽和度、色彩還原度等光色性能指標,進而提升整個系統的性價比才是方向。
藍海市場
目前來講,照明流通品領域慘烈的價格競爭使得很多通用照明市場已成為紅海,而汽車照明、手機閃光燈、體育場館照明、博物館照明及農業照明,乃至光無線通信LIFI都是下一步各路廠商更為關注的藍海。
2、下游照明應用企業
兼并重組
近年來照明企業間兼并重組的消息屢見不鮮(見表十),企業組織結構的調整也能促進企業的轉型升級。而目前來看,兩個企業或多個企業間的融合和協調是最大問題,發展思路、運營政策、技術路線、市場布局、團隊風格乃至企業文化上的融合都需要一個較長而充滿艱辛的過程。
新三板
據筆者統計,目前登陸新三板的照明行業相關企業已逾百家。新三板作為一個新興的中小企業股份轉讓平臺,也成為很多目前不具備主板上市條件的照明行業中小企業實現融資和并購夢想的路徑。
掛牌新三板的優勢在于,可規范企業運營,完善企業治理結構,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有利于提升企業品牌影響力,促進市場開拓;股份可公開轉讓,提高了資產流動性;有可能依靠不俗業績引進戰略投資者,從而提升企業價值。
其局限在于,登陸新三板,意味著提前將企業家底公之于眾,概念用盡,后手乏力;目前新三板市場流動性不足,估值也較低;被認為是曲線救國的轉板制度如今也并不明朗。
未來新三板分層趨勢將愈加明顯,少數業績良好具備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仍具機會,而更多的企業只是資本大潮中的過客。
跨界合作
飛利浦和思科及沃達豐合作布局,科銳和思科聯合,歐普攜手華為,鴻雁搭配小米等,近兩年來這種跨界案例屢見不鮮。而照明和智能 家居 、物聯網等結合的模式能否順利推進,取決于未來照明企業在智能 家居 產業中的地位,以及終端用戶對照明智能化的接受程度。
另一種形態的跨界多出現于上市公司中,諸如佛山照明新推出佛照電工,勤上光電和長方集團轉向教育產業,雷曼光電布局體育產業,利亞德從事文化傳媒,茂碩電源在做充電樁和太陽能逆變器業務,鴻利光電也改名叫鴻利智匯。主要原因是照明行業近年來的慘烈競爭環境,使得上市公司們迫于營業和利潤壓力,需另辟蹊徑。
電子商務
照明產品的電子商務平臺銷售主要以 B2C 交易形式為主。2015年電商平臺照明產品主要銷售數據為:淘寶(含天貓)銷售各類照明產品約為277 億元人民幣,京東約 46億 元人民幣,雖然總體占整個照明行業內銷的比例依然不算很高,但值得注意的是增長勢頭可觀。
主要原因是 B2C 交易形式的高速成長和LED照明企業的快速發展。很多民用LED照明的標準品體積小、單價高、型號簡單、便于倉儲、運輸和安裝,較為適合電商特別是B2C渠道銷售。同時相比傳統線下渠道,電子商務因其模式較新、前期投入較低、推廣相對直接等優勢受到中小企業歡迎,即便是大企業如飛利浦、歐普、雷士等,也因擴展渠道的需要,逐步發力線上渠道。而近兩年來看,線下照明品牌介入線上,使得原來線上暢銷的純電商品牌們逐漸沒落,印證了要照明產品若想線上強,要有強大線下基礎作保障的說法。
越來越多的線下廠商積極進行電商化轉型,但是他們開展電商業務,本身存在租金、配套和稅費等各項費用,和純網店相比價格不具競爭力,此外還需要優化整合線上線下渠道、資源、產品、信息等多重關系。而在具體運營中,同時也面臨諸多問題,和線下一樣慘烈的價格競爭,致使加量不加價,增收不增利,還面臨資金鏈和庫存的雙重壓力,很快讓廠商深陷困境。今年上半年佛山某銷售過億的照明電商企業的倒掉即是警示。
總之,照明廠商目前在電子商務領域依然處在探索階段,想真正實現規模盈利的銷售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產品趨勢及熱點
我國照明電器產品結構也處于變革中。這其中傳統照明產品呈現出下降趨勢,其中白熾燈和高壓汞燈因全球節能減排大趨勢的要求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金鹵燈受到LED產品沖擊最為直接,近年下降幅度較大;熒光燈、鹵鎢燈、高壓鈉燈等產品也已度過了自己的黃金時期,開始步入下行通道。
以LED照明為代表的新興產品正蒸蒸日上,其性價比不斷提高的同時,市場替換需求也在逐步放大,市場前景可觀;目前LED照明市場主流依然為替換類產品(RETROFIT),如近兩年在歐美市場銷售火爆的LED燈絲燈就是代表。
燈具產品則向著LED一體化燈具結合智能控制的方向發展。一體化燈具思路的體現在如目前市場上較為流行的面板燈(Panel Light),高棚燈(High Bay)等等;而照明智能化的思路主要在燈具、傳感器、通訊裝置和控制系統軟硬件組成的系統解決方案。
LED照明時代,行業經歷了“室外熱”,“室內熱”,“燈絲燈熱”等階段,如今又迎來“智能熱”,做照明的如今言必稱智能,而我們多數人對智能照明的理解其實還停留在較為膚淺的層面。拿室內照明來說,可調開關,亮度和色溫就智能了嗎?只能算可調照明;室外照明來看,集成道路照明、視頻監控、環境監測、充電樁等功能的燈桿就智能了么?也許叫多功能燈桿更合適。所以在筆者看來,照明智能化的最終落地仍需較長探索過程。
最終,我們的照明產品還是希望實現更高階的追求,即照明以人為本(Human Centric Lighting)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