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家具行業發展至今,市場變幻莫測、消費需求日新月異、行業競爭不斷升級,由此引發的行業變動也是此起彼伏。

3月8日,在北京舉辦的2019年第二十八屆(北京)國際建筑裝飾及材料博覽會上,北京依詩米家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韓繼忠親率其品牌定制家具系列產品精彩亮相,立刻成為了會場專業觀眾追逐的焦點。
之所以在目前中國三大建材展之一的平臺上取得如此轟動,業界觀察人員分析其歸結于依詩米在定制家具領域的獨特模式。對此,韓繼忠認為定制家具企業只有認清行業形勢、打造企業核心優勢才能更好地把握時機,實現企業發展目標。
個性化定制制造,契合國家發展大勢
定制家具以產品零庫存、按需生產、能滿足個性化需求、提高空間利用率等特點,正在成為消費者青睞的行業。據統計2018年中國家具市場消費總量超過2萬億,定制家具占比19.5%左右(發達國家占比60%左右),復合增長15%左右。市場份額仍在不斷擴大。

但隨著中美貿易局勢的不穩定、房地產的降溫及國家宏觀調控的加強(如環保要求、稅務規范等),經濟下行趨勢明顯,行業所處環境變得愈發嚴苛。這也意味著市場紅利期已過,經濟結構調整與行業洗牌也正在悄然進行。

隨著80后、90后乃至00后成為主流消費人群,消費入口和習慣也發生了改變。傳統門店和賣場不再是唯一的消費入口,社群圈層、線上平臺、生活商城等渠道也日益重要,呈現出多元化的局面。消費習慣由術業有專攻、百花齊放的單品式消費;轉變為省時、省力、省心拎包入住、一站搞定的懶人式消費。
在新形勢下,整個行業都處于焦灼發展狀態。單品市場份額被做全屋定制的蠶食,做全屋定制的被做整裝的搶奪了入口,做整裝的被拎包入住的先下手為強。做整裝和拎包入住的又被做全屋定制的掌握著重要命脈環節。競爭瞬息萬變,交錯進行。行業品類之間的橫向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的縱向融合、資本大鱷的跨界、商業新模式的入侵等層出不窮。品類邊界、行業邊界隨之不斷被打破,被模糊,昔日的對手成了盟友,昔日的朋友又成了對手,是敵是友已難以分辨。形態日新月異,新物種也不斷破土而出。
定制家具發展迅速,整體狀況不容樂觀
自2016年開始,國家隊環保督查加大了力度,家具生產的環保和環保家具的生產一樣,升級迫在眉睫且勢在必行。對大部分家具企業來說,環保方面的投資和建設是必須逾越的大山。

人力成本上漲是個不可改變的趨勢,家具行業屬于勞動密集行業將面臨“無人可招”的困境,被逼增加投資和成本,用機械化、自動化發展來彌補人工不足的困境。這些原因使得家具業原材料全線上揚、利潤空間下降。
據不完全統計,當前,國內家居建材企業有52多萬家,大多是中小微企業,企業資產在5000萬元以下的占比67.5%,企業資產5000萬元到1億元的占比24%,億元以上企業僅占8.5%。突出問題是,企業缺乏品牌建設、沒有產品體系、沒有營銷體系、沒有管理體系,還死守傳統家具的做法,正逐漸被擠出市場。
創新生產營銷管理模式,驅動定制家具長期發展
韓繼忠認為,家具和家居由制造業逐漸疊加為制造業、服務業和科技業為一體的行業屬性。隨著創新消費、品質消費與體驗消費的升級,依詩米將從家居產品向居家生活轉變、從產品交付向消費體驗轉變、從商業行為向社群融合轉變。向內求改革向外求發展。
依詩米作為民族品牌先后與多家中央強勢媒體形成戰略合作關系,并運用微博、微信、10萬+號等自媒體圈層傳播,輔以戶外廣告、小區廣告、賣場廣告等地面媒體宣傳助力,形成了高占位的依詩米品牌體系。

依詩米要聯合60家中小微家居企業,賦能打造500公里內產品供應和落地服務生態圈。樹立三年十億、十年百億的銷售目標,砥礪前行、開疆拓土。2018年至今公司已布局完成北京、天津、邯鄲、沈陽、盤錦、太原、威海、南昌、武漢、廣州10家聯盟工廠,并將在未來三年內完成全國60 家工廠布局。
依詩米管理追求信息化、標準化、流程化、培訓化的四化建設。從研發設計、訂單轉化、制造服務全方位利用信息化手段,標準化作業,實現全流程無縫銜接,為加工制造業向服務型、科技型制造業轉型助力。以私董會、商學院來強化和優化培訓、讓管理體系不斷升級。

“定制家具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一個細分領域,中國人的智慧正在充分發揮作用和價值,我們有能力為各界輸出最優化的產業方案,也有信心為消費者制造出符合他們心愿的優質產品”,韓繼忠正驕傲地向外界傳遞這樣一種美好期許。(黃秋碩/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