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能源網(www.hxny.com)獲悉:據武漢市生態環境局消息,落戶武漢的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下稱“中碳登”)正在為首批2225家電企辦理開戶手續,并將于6月底正式運行,這意味著進入提速期的碳交易市場進入開市倒計時。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設采用了創新型的“雙城”模式——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負責交易,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負責注冊登記。
創新的“雙城”模式
如何理解“雙城”模式?一位長期從事碳交易業務的人士對媒體解釋到,全國碳排放注冊登記系統可以類比為人民幣的中金公司,是一個數據庫,真正的交易場所還是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可以理解為“內勤”。
對此,業內專家齊紹洲表示,這是因為碳市場的兩個功能是不一樣的系統,一個是前臺的交易,一個是后臺的支撐,雙方合作可以發揮各自優勢。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總經理劉杰表示,上海和湖北在做好系統建設的同時,還分別承擔全國碳交易機構和全國碳登記結算機構建設工作。在股權架構方面,將分別以上海和湖北指定的實施機構為主導,其他聯建省市自愿共同參與的方式。
在交易系統的總體設計上,該系統結合了試點市場經驗和國內金融市場交易系統建設經驗,按照國家級交易系統開展方案設計。目前系統已基本建設完成,正抓緊開展系統間的對接聯調測試及模擬交易,為交易啟動做好準備。
華夏能源網(www.hxny.com)注意到,上海是全國最早建立碳排放權交易機構和體系的地區,于2013年11月正式啟動交易市場運行。目前,上海碳市場已納入鋼鐵、電力、化工、航空、水運、建筑等27個行業約300家企業和約400家投資機構,是全國唯一連續7年實現企業履約清繳率100%的試點地區。
而武漢的碳排放交易規模、引進社會資金量、企業參與度等指標,均居全國首位,走在了其它城市的前列。

▲正在建設的中碳登辦公樓
“當前,‘中碳登’已基本具備今年6月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各項條件。” 該負責人稱,系統主數據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已具備了開戶、發放配額和履約等功能的軟硬件條件。目前,首批2225家電力企業已全部完成開戶資料審核工作。
全國市場和現有地方試點將并存
作為發揮市場機制、落實節能減排的重要抓手之一,碳市場每年的現貨市場規模在12億到80億元區間,市場規模有望逐年攀升。
早在2011年,國家發改委就選擇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深圳7個省市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但由于各試點碳市場規則不統一、政府干預程度不一、碳配額價格差異較大等因素,建立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勢在必行。
那么,如今隨著全國碳市場即將啟航,地方試點市場將何去何從?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總經理劉杰表示,“上海區域市場現有發電企業將直接劃入全國碳市場,全國性市場和現有地方試點市場將并存。在全國碳市場啟動后,對區域碳市場確實將產生一定的分流作用,但目前區域碳市場行業范圍和主體門檻較全國碳市場而言均更廣泛,未納入全國碳市場企業可繼續參與區域碳市場,通過市場化方式進行碳管理。”
據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碳交易試點至今,湖北碳市場納入373家控排企業,全部為年能耗1萬噸標煤以上的工業企業,總排放量為2.73億噸,約占全省的45%;涉及電力、鋼鐵、水泥、化工等16個行業,占第二產業產值比重的70%。
隨著中碳登在湖北運行,本地碳市場專家將之形容為“聚綠盆”。全國碳市場一旦運行,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場,帶動湖北綠色金融業和低碳產業快速發展,有利于武漢建設全國碳交易中心和碳金融中心。
湖北碳排放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快推進全國碳市場注冊登記平臺建設工作,搭建“湖北低碳產業綜合服務平臺”,建設“長江國際低碳產業園”,發起設立200億元的“湖北省低碳產業發展基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