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等部門研究提出的《關于促進綠色智能家電消費的若干措施》將于近期發布,其中提出,要促進廢舊家電回收行業發展。指導各地加快回收網點建設,培育一批多元化的回收企業,改善回收處理的設施條件,提升回收人員的技術水平,打通生產回收拆解利用的鏈條,力爭讓老百姓足不出戶就能把廢舊家電妥善處置。
家電消費是居民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消費的“四大金剛”之一。國家發改委的數據顯示,我國家電保有量已超過21億臺,部分家庭正在使用的家電產品,是在2009年至2013年間開展“家電以舊換新”和“家電下鄉”等消費刺激活動時購買的。根據大家電8—12年的安全使用年限,這部分家電即將或者已經進入了淘汰期。據估算,今年我國將有2億多臺家電報廢,但市場上個體回收商和小作坊式企業的回收仍然占據主導。
“等著收廢品的上門回收”,是很多消費者對待淘汰舊家電的態度,主要是圖省事、方便。特別是廢舊的大家電,因為體積大、又笨重,拆解搬運都是大難題。有數據顯示,超六成消費者選擇將廢舊家電賣給廢品回收商。然而廢舊家電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的物質,如果隨意丟棄、焚燒、掩埋,則會產生大量的廢液、廢氣、廢渣,嚴重污染環境。在這種形勢下,如何讓廢舊家電產品得到妥善處置,成為一道亟待解決的考題。
筆者認為,為廢舊家電找個“好歸宿”,仍需貫通“任督二脈”,關鍵在于貫通廢舊家電回收處理產業鏈,健全回收網絡、優化回收渠道、增強處理能力。
穩定的貨源,是回收處理企業的源頭活水。廢舊家電回收從單個到集中,是典型的逆向物流,需要合理規劃設置回收運輸中轉站,采用全品類回收等方式降低成本。不妨積極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線上線下相融合,探索開展“互聯網+回收”,推動傳統回收方式與時俱進、提質增效,也讓消費者的服務體驗也得以提升。
家電生產企業也應積極發揮作用,扮演家電回收主力軍的角色。去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三部門印發相關通知,鼓勵家電生產企業開展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一方面,家電企業有比較成熟的銷售網絡體系,可以依托銷售商、維修點等渠道,有效解決家電回收“最后一公里”。另一方面,家電企業通過“以舊換新”,可以增強客戶對品牌的忠誠度和消費黏性,形成家電消費更新升級的良性循環,對于企業能夠帶來巨大的利益回報。
妥善處理利用廢舊家電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建立完善企業自愿、政府支持、社會參與的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體系,讓消費者、回收者、生產者都能得到更多實惠,實現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