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11在即,智能家居家電品牌也變得高調起來。10月11日,小米卡在雙11一個月前發布了米家系列冰箱新品,售價從999-2999元不等。或是限于成本制約,四款新品中只有風冷十字四門冰箱可通過小愛同學語音和米家App進行智能控制。10月20日,蘇寧小Biu發布了智能冰箱和智能洗衣機新品各一款,價格較市場同類產品均幾乎腰斬。
借雙11之際突襲攪局傳統行業,是互聯網品牌常見路數。2013年雙11,小米在天貓銷售手機34萬臺、銷售額5.53億元奪冠,掀起了顛覆手機行業的序幕。2014年雙11,樂視智能電視首次參加,便斬獲銷量超3.9萬臺、銷售額突破1.5億元的佳績,一躍成為黑馬。如今,小米、小Biu等互聯網品牌借雙11 大舉搶攻智能家居家電市場,會不會重現傳統廠商被邊緣化的一幕呢?
借勢雙11,互聯網品牌大舉進軍智能家居家電市場
今年雙11,智能家居家電行業儼然成為了各大互聯網品牌暗中較勁的著力點。這也難怪,近年來,智能家居家電市場發展迅速,其中智能家電產品表現非常出色。
據艾瑞網去年8月發布的《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達到3342.3億元,同比增長24.8%。其中智能家電產品達到了2828億元,占比高達86.9%。報告還預計未來三年內,智能家居市場將保持21.4%的年復合增長率,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5819.3億元。
互聯網品牌在智能家電領域的強力沖擊,已經危及到傳統家電巨頭的市場地位。據《2018年中國家電行業年度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家電市場規模達到8104億元,同比增幅達到1.9%。不難推算出2017年國內家電市場規模約為7958億元,而當年智能家電就達到了2828億元,占比35.5%。
事實上,在某些行業,智能家居家電品牌已經全面碾壓傳統公司。比如在電視行業,小米、PPTV等互聯網品牌打得長虹、康佳等老牌巨頭喘不上氣來。空調行業盡管仍是格力、美的的天下,但蘇寧小Biu空調上市半年銷量突破60萬臺,后來者顯示出不容忽視的實力,讓巨頭們感受到了挑戰。
坐擁用戶優勢之下,小米、蘇寧小Biu等互聯網品牌,均大步走向了家電全品類,布局全屋智能。小米在投資周邊企業外,還以米家的自有品牌積極介入冰洗空等大家電和生活電器,越來越像一家消費電子產品廠商。蘇寧小Biu則形成了大家電、數碼3C、廚衛、生活小家電的全品類的全屋智能布局,初步構建起了自己的生態體系。
雙11已經成為國內規模和影響最大的促銷節日,它吸引了廣大消費者的眼球,流量聚集使得它也成為了國內最重要的一個營銷舞臺。不少品牌借雙11打響知名度,或是鞏固自己的市場地位。小米和小Biu都在雙11之前發布自己的冰洗新品,其中蘇寧小Biu更是喊出了“重新定義智能家電坐標價”的口號,提前展開促銷,為自己截胡引流。

智能家居家電難現價格戰,但洗牌勢在必行
一提到互聯網品牌,人們就容易聯想到價格戰,這在智能手機和智能音箱市場司空見慣了。大批互聯網品牌殺入智能家居家電市場,會不會也將行業卷入價格戰的沼澤之中呢?
我個人認為不會,原因在于:1、家居市場特別是家電市場趨于飽和,即使大打價格戰也難以擴大多少市場需求;2、幾乎所有的智能家居家電產品,不像智能音箱那樣具備個人或家庭流量入口的價值,而且邊際硬件成本比起音箱要高出很多; 3、絕大多數的智能家居家電產品主要依靠硬件銷售來獲利,無法像智能音箱和智能電視那樣,可通過衍生互聯網增值服務來獲得收益(智能冰箱或有可能);4、現有企業擁有規模經濟和供應鏈優勢,新入的互聯網品牌甚至需要仰仗它們代工,即便是推行精品策略也很難在成本控制上勝出;5、價格戰是把雙刃劍,殺敵一千自創八百,在創傷對手的同時也會嚴重削弱自身競爭力。
綜合以上幾點分析,在智能家居家電市場上,發動價格戰的代價不菲而收益卻很小,可謂是得不償失。此外,市場和消費者對價格戰的看法有了更全面的深刻認識,不再將價格戰視為正面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品牌商的決策走向,以免傷害品牌形象。早年價格戰進入市場的互聯網手機品牌,除了先人一步的小米,其他都未能順應消費升級笑到現在。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價格戰后遺癥,消費者將其品牌固化在低端市場。小Biu高配平價的做法著眼于長期利益,跳出了價格戰的陷阱,便于未來其品牌向高端市場延伸,保留著充滿想象的增長空間。
盡管價格戰很難打起來,但傳統家電市場將不可避免地迎來新一輪的洗牌。
經過了三十多年的發展,國內家電市場已經非常成熟,早就走到了增量階段。前面的數據顯示,2018年國內家電市場同比增速僅為1.9%,遠低于其他行業甚至不及GDP增速,就是明顯的標志。典型的存量市場可供開發的新用戶占比很小,銷售重點是老用戶換新,而促使消費者換新的最大動力是技術創新和功能迭代。
恰逢其時的物聯網和智能化的技術革命,帶動了消費者對于家電產品的新需求。正如智能機替代功能機帶來了手機市場的爆炸式繁榮一樣,物聯網和智能化技術創新,使得從冰洗空大家電到廚衛、生活小家電市場打破了曾經的沉寂,迎來新一輪的市場增長。手機隨時隨地操控的便捷性,獲得了用戶們的歡迎。智能家電之所以能夠在家電行業處于滯漲的情況下獲得20%以上的年復合增速,正是得益于技術創新激發了老用戶的換機熱情。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黑電市場,當小米、PPTV等從內容和服務切入,傳統電視廠商幾乎無從抵擋,紛紛淪為硬件制造商。當然其他行業由于不具備衍生互聯網服務,不會變得如此極端。傳統企業如果不能積極應動,或將面臨洗牌危機,而拱手讓出大片市場份額。
洗牌在即,價格戰行不通,那么什么樣的策略才能是最適合的呢?無論是新入場的互聯網品牌,還是現有的傳統企業,都應該思考這個問題。
盡管小米和蘇寧小Biu的產品布局非常類似,但兩者的市場策略仍有著明顯的區別:小米側重于中低端市場,而蘇寧小Biu偏重于中高端市場;小米意在做大銷售額,試圖覆蓋整個大市場,而蘇寧小Biu專注于智能家居家電市場。由于兩者的策略目標不同,我們無法斷定誰的策略更加正確。
早前的雙十一,供應端相對狹小,消費者選擇有限,只能圖個便宜而忽視品質。隨著電商市場的繁榮,參與雙十一的品牌和商家增多,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不再滿足絕對價格的便宜,而是要求品質與優惠兼得。以手機為例,前幾年雙十一當主角的千元機風光不再,將舞臺讓給了中高端機型。小Biu切中了消費者這種深層需求心理,以親民價格向用戶提供更佳性能和品質的商品,策略與當前雙十一主流暢銷商品一致。在智能家居家電市場,小Biu產品的定價,確實稱得上是行業坐標。
高配平價策略可起到一箭雙雕的作用:既以技術創新作為賣點牢牢吸引住了換新用戶,又以平價在同類產品保持著一定的性價比優勢。
但對比小米和蘇寧小Biu這兩個新玩家的策略,后者的作法更加順應市場大趨勢。因為蘇寧小Biu真正把智能化策略貫徹到底,而智能化是家居家電大市場的必然趨勢,未來智能家居家電將成為行業標配。
不過必須指出的是,技術創新只能為企業爭取到短期競爭優勢,很快就將成為行業必要生存因素。蘇寧小Biu所謂高配平價的策略,只是先對手一步達到未來行業標配而已,但這個時間差足以讓它搶先占據相應市場份額。
如果說現階段給傳統家電企業一個策略建議的話,那么就是:緊緊跟上物聯網和智能化的市場節奏,堅持做好產品和服務,這才是構建核心競爭力的根本。